“我们还要准备一次举家再迁”,看到家乡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这是我在10年前对我爷爷说的一句话。当时80多岁的老人没有回应我,但我能隐隐看见他那深陷的双眼已被我的话所浸湿。我说的话,没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却被新发展理念的实践击得粉碎。
我的家乡是在离常德城区两百公里以外的小山村,30年前在我离开家乡外出读书时,虽然还是个很穷的地方只有山和溪河,但是很美,河里有鱼、山里有鸟。我家门口的一口大堰塘,供半个生产队全体人员洗衣、洗菜、饮用水。我家门前一百米开外,一条宽约50米的小河缓缓流过,水清的可见河底鹅卵石的条纹,不小心掉在水里的东西总能找到。从我家到学校大约四五公里的山路间,有三处泉水,这三处泉水便是我们解渴的水源。那时的泉水甜甜的,冬暖夏凉,现在的矿泉水、纯净水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的。就是不渴的人,只要路过泉水边都要喝上一口,喝上一口泉水已经成为过路人的一种享受。
80年末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我的家乡,神州大地乡镇企业、社队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水泥厂、石灰窑、小煤矿、烧砖厂比比皆是。山石、土地、水这三种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用工也急剧增加,农民不习惯地丢掉了种田这个“技术活”投奔热火朝天地各类厂矿,积极投向产业大军,首次不用去远方,在“家门口”就离土实现身份转化,成功实现靠天吃饭到用钱买粮的历史性跨越,很多人靠到乡镇企业淘金实现了“楼上楼下、电视电话”的生活。
乡镇企业的快速崛起,贡献了GDP,让一部分人走上了致富之路,但也由于没有新发展理念的指导,许多乡镇企业走的是重发展轻管理、重速度轻质量的粗放式、掠夺式的发展之路,是“只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的典型代表。结果是造成山上的树砍光了、山下的石掏空了、河里的水染黑了,村里的人走完了。更为严重的是井、河、塘干涸、断流,昔日的汩汩清流已一去不复返,人畜只能靠国家的惠民政策安全饮水工程来保障,从很远的水库引水,农民喝上了自来水。虽然享受了“城里人的待遇”,但是他们心里是痛的。我当初对我爷爷说迁家的话的逻辑起点就是,30年前,喝的是井水、河水、池塘水,20年后的今天喝的是引来的水库里的水,再过20年谁能保证水库里的水不枯竭呢,那时因为水的问题逼迫寻找水源之地,也就是栖身之所,毕竟水是生命之源。
近十多年来,在科学发展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各级政府把“绿色GDP”作为政绩考核指挥棒,把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等环境生态指标纳入考核体系,我的家乡随即对各种小厂、小矿、小窑进行“关、停、并、转、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最大限度地恢复被掠夺的生态资源。通过近十年的恢复,现在回家,儿时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已重新挂在天上,“清水绿山、鱼翔浅底”也再次来到地面,每次只要一到村口,青草的芳香和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真正体会到了习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的真谛。村子里那些“灵泛”的人也不出远门打工了,而是回家办起了乡村休闲观光农业,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金白银”。抓住乡村振兴建设的春风,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正在大干一场不辜负青春的事业。(常德市纪委常委、市监察委委员 徐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