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四十周年。近日,我们采访了亲历党的纪律检查机关恢复重建时期的原望城县纪委审理室主任李钊机,76岁的赵老于1978年8月从部队转业到望城县纪委工作,24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一心为民,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践行了老一辈纪检监察人的忠诚干净担当。
上班第一天绷紧“纪律弦”
1978年8月,我结束了17年的军旅生涯,从部队转业到县纪委工作。我转业后,因家中有事耽搁了一阵,去报到时晚了点。报到那天,我特意将灰蓝色的中山装穿得整整齐齐。走进老县委院子,看见来来往往的人,有手里拿着文件袋,神色匆匆的干部,转了一圈,问了几个人,才在院子里一个小平房找到县纪委办公室。当时一共才三间办公室,几个人正围坐着学习党章,精神面貌很好。
我简单介绍了自己后,其中一位首先站起身来握住了我的手。“小李同志,早就听说你要来了,欢迎你加入!”后来我才知道他就是县纪委副书记张先资同志。我还清楚地记得,那天他很严肃地批评了我,大意是说我来晚了,县纪委刚恢复重建,事情很多,人手不够,纪检干部的纪律意识要更强,对自己要求要比普通干部更严格!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脸上火辣辣的那种感觉还在。但从那以后,“我是一名纪检干部,对自己要求要更严”的意识就“驻”在心里了,在后来的工作中我时刻这样提醒自己。
徒步二十余里开展调查
刚去的时候,县纪委加上我大概六、七个人的样子,县纪委书记由县委副书记兼任,明确了副书记,剩下就是我们几个同志,不分科室,不分职能“一锅煮”,搞监督、办案子,都是大家一起商量,一起干。
那时候,整个县委、县政府一共加起来就3台车左右,公共交通也很不方便,办案子的条件很艰苦。记得有一年正是双抢之际,我和同事搭公共汽车去坪塘镇外调取证。返程时,等了很长时间也没看到车,最后只好徒步二十余里再转车。现在还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正午的太阳晒在背上,两个人没有进一滴水,拿着个小本子挡在头上,埋头赶路,那种喉咙里冒烟和皮肤刺痛的感觉,真的让人难受。
但现在回想起来,这些“苦”都不算什么。事实上回忆起自己年轻时认真工作的样子,还有点甜。而真正让人难忘和难受的,其实还是看到身边熟悉的人因一时糊涂违纪违法受处分的时候。记得有位1949年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因收受他人价值五千元的财物,也就是电视机、洗衣机等家电,被开除党籍,移送检察机关起诉。
到1984年,县纪委编制增加到15人,属于望城县委和长沙市纪委双重领导。全县8个区(镇)、35个乡(镇)党委设纪检委员。人员多了,机构健全了,职能明确了,纪律检查工作也更好开展了。除日常监督检查,每年县纪委本级办案、协审乡镇自办案子三、四十余件,案件类型从原来的生活作风问题、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为主,开始增加经济类案件等。同时,县纪委还按照“有错必纠”的原则,逐渐对1951年以来被处分党员中应复查的或落实政策类案卷开展全面复查。
审理案卷不容半点马虎
1993年,县纪委和县监察局合署办公。合署后,我专职负责案件审理工作。当时审理工作一直秉承“二十字”方针,即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起初,因两支队伍刚刚融合,大家都处于一个互相学习和磨合的过程,而我在开展审理工作时,需要花不少时间在案卷的查漏补缺上。
有一次纪检室的同志移送来一名会计(临聘人员)贪污1万元的案子,谈话时,涉事对象承认违纪违法事实,但对1万元如何套取的一直说“不记得了,想不起来了。”经我们审理组初步审定后,并报领导同意,对案子退回补充调查。后面,我们和纪检室的同志一起,从一箱会计凭证中一张张比对,最终发现该名会计是将钱款通过转到村上,再“巧妙”回到自己手里的方式套取的1万元。
审理工作是纪检监察部门重要一环,容不得半点马虎。之后,我建议单位组织全体干部开展专题学习讨论,还请了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来授课,让大家对审理工作的严肃性慢慢有了认识和提高,审理工作也一步步更加规范。
24年,一朝纪检人,一世纪检情。如今我已76岁,走过的是时间,不变的是信念。现在,在党的领导下,人们生活更富足,工作条件更优越,全面从严治党也越抓越严,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人民生活越来越幸福!(原望城县纪委审理室主任 李钊机 口述 长沙市望城区纪委监委 申小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