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纪委监委通报了一起党员干部不作为、慢作为的典型案例。经查,2007年8月,湘东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发放林地确权登记证时,将该区排上镇东村村民陈学治三兄弟的名字误登。2016年5月,陈学治发现错误后,多次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申请更正。前后跑了41趟,得到的答复却总是“正在办理”。(12月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近年来,随着作风建设的持续深入,个别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不办”的现象已得到很大改观,取而代之的却是类似于“正在办理”的“事难办”。这实际上就是一些干部脱离群众,慢作为不作为。像通报中陈学治前后跑了41趟只为了改3个名字,得到的回复却一直是“正在办理”,把“正在办理”当成了懒政怠政的“挡箭牌”,以此掩盖慵懒散拖。试想,这样的回复终究是难以过关的,最终也难逃问责追究。
目前,“推脱绕”的形式主义似乎成了个别单位和部门工作人员的“招牌”动作,“正在办理”则成了他们办事拖沓的“万能借口”,虽然他们笑脸相迎,却常常以“系统在更新、领导不在”等等理由和借口来搪塞群众。殊不知,长此以往下去,透支的是人民群众的信任度,损害的是党和政府的公信力,疏远的是党群干群关系。
有道是,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好一件件小事就是我们的大事,这也正是检验党员干部作风的“试金石”。然而,通报中这种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却成了群众办事的“肠梗阻”的情况,说到底,还是为民的心不够彻底,心里没有装着群众,宗旨意识、服务意识淡化。同时背后隐藏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心态,更加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遇到问题绕道而走的“慵懒撒”病症。只是一味地“推拖”“回避”,这样又怎能赢得群众的信任?
当然,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是一句口号,要落实在为民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上。党员干部要勇于担当作为,尽心尽力为民服务。这样,类似“前后跑了41趟仍未办成”的奇葩现象才能不再重演。(清风反腐专栏特邀评论员、雁峰区纪委监委 谭琼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