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2月22日,77岁高龄考生邹伟敏迎来了他人生中第6次研究生考试。他自幼家贫,酷爱读书。为实现梦想,他2003年开始了第一次高考,2008年考上专科,2014年专升本,而后不懈考研至今。(12月23日环球网)
此新闻一出,唱衰声一片,“他的行为我不赞成”“考上有什么意义”。我想说,梦想不是年轻人的特权,年轻也不是绝对的,请对“爷爷考生”多些包容。
首先,他有梦想。梦想,一个被反复提及已经让人感觉有戏谑意味的词,被这位老人家认真而虔诚地追求着。他数次高考,考上专科,而后专升本,至今奋战研究生考试数年。如此坚定有力地追求梦想,这不就是意义吗?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是所有的意义都要用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衡量,物化别人的梦想,是贬低,更是因为内心空虚。所以,少些功利,多些包容,就能发现“爷爷考生”的纯粹可贵。
第二,这位老人家留住了岁月。他很年轻,心态上胜过一些年轻人,体能上优于同龄老人。《时尚芭莎》一篇文章介绍了如何保持“少女感”,除了常规的运动饮食和保养,很重要的是保持年轻的心态。对啊,保持心态的年轻,不因年龄给人生设限,这位老人从2003年一路走来,都还只是学生,而且是朴素踏实地相信努力的学生。这一点,我们这些“丧丧”的95后都自愧不如,更不敢妄议,只有敬意。而且他学习需要动手动脑,体力和脑力劳动让他看起来面色红润。不打牌赌钱,也不呆呆地枯坐一天,有动力有活力有学习的乐趣,能考这么久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他已经是人生赢家了。
最后,希望研究生导师也在心态上多些包容。并不是要给老爷子开绿灯,而是在他的成绩合格后敢于录取他。因为“爷爷考生”仍属个例,没有相关的规定和法律。老人本身不服老,但院校会担心其身体状况会给自己惹麻烦,导师也不知如何对“爷爷辈”的学生进行教学安排。所以只能希望导师能以包容开放的心胸与胆魄,接收合格的“爷爷考生”,因材施教,将终身学习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文/郭晖(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