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同仁堂回收过期蜂蜜,代工模式不是“挡箭牌”

来源:红网 作者:胡思明 编辑:王俞 2018-12-18 23:56:07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2月15日晚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零距离》栏目报道了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产商盐城金蜂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大量回收过期、临近过期的蜂蜜一事。企业宣称“退给蜂农养蜜蜂”,但记者发现,回收蜂蜜被倒入大桶,送入原料库。此外,该公司还存在更改蜂蜜生产日期的问题。

  对于媒体的报道,同仁堂于12月16日晚发布公告:在委托生产过程中,公司存在监管不力和严重失察的责任,已通知盐城金蜂在调查期间暂停生产,封存物料,将全力配合上级公司和政府监管部门开展调查。

  这一次代工模式让有300年历史的北京同仁堂栽了跟头,回收过期蜂蜜的盐城金蜂本质上并不属于北京同仁堂的体制范围,而是江苏的一家代工厂。在现代工业生产体系之下,不少食品企业采用了代工模式。一来代工模式可以扩大同仁堂蜂蜜产出规模,降低成本;二来,代工厂往往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将蜂蜜生产委托给盐城金蜂能够使得北京同仁堂集中精力,专注于中药材方面。

  正因这一层委托关系的存在,致使代工模式隐患重重,质量控制是其中的最大的弊端。品牌方并不能时刻监管代工厂的生产流程,一旦产品出了问题,消费者会对品牌产生信任危机。早在2015年“三只松鼠”就因质量管理体系出现漏洞,对全国300多家供应商的产品缺乏监管,出现甜蜜素超标的问题;前不久,南极人只生产“吊牌”,不生产保暖内衣的商业模式令消费者哗然。

  代工模式存在的隐患并不能使同仁堂在这次食品安全事件中免责,同仁堂品牌的产品,价格往往远高于同类产品的价格,消费者愿意为这样的溢价买单,是出于对同仁堂品牌的高度认可。为回报消费者的信任,同仁堂应当加强监管意识,委托加工不代表监督责任就可以弱化,就可以撒手不管,反而更该加码监管力度,避免合作方因责任意识不强而越轨。

  同仁堂是一家有着300年历史的老店。“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是它的立店箴言。但如今丑闻缠身,出现品牌信任危机,显然不是这种作风的体现。经过几百年的沉淀,同仁堂已经发展为一家拥有现代制药业、零售商业和医疗服务的大型上市公司,代工模式正是品牌扩张过程中的产物。

  不管在企业的发展中,采用怎样的经营模式,始终应该将质量与诚信放在首位,将消费者的利益装在心中。打造一个“百年老字号”的招牌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几代人的心血和努力。维护一个“百年老字号”的招牌需要对产品质量零容忍的态度。传承一个“百年老字号”的招牌,也早已不应再限于小作坊思维,而要秉持市场与法治精神。经历此次风波,同仁堂应当更加重视产品质量和生产全流程的监管,才能重拾消费者的信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远。

  文/胡思明(山东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