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孙子兵法》讲成相声,教育“意义”与“意思”可兼得

来源:红网 作者:陈墨 编辑:田德政 2018-12-17 16:53:03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在微博上一位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的老师于凡成了新晋“网红教师”,他把一门选修课《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讲成了相声,于凡称:“我每节课都会借鉴相声的技巧,说学逗唱、三翻四抖、起承转合、铺平垫稳等。”不仅如此,他还研究综艺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将其应用到不同的教学内容中,例如,他认为爆炸性知识适合用新闻播报式讲授,叙述性较强的内容适合用纪录片式表达。该课如今已上线网络慕课,去年还被入选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教师通过自己学生时代的感悟、对学生心理的分析和掌握、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以及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敢于探索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本是理所应当的。但也有人会认为,“课程玩花样其迎合学生没有必要,想学的学生自然会学,不想学就不学”,这种说法既否定了教学过程中表达形式的切实作用,又缩小了教师的责任范围,忽略了事件本身的特殊性,说是形而上学导致的唯心主义也不为过。

  教学内容固然重要,但其表达形式同样是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的重要环节,如若少了适当的表达形式,再好的内容也只是无源之水。现如今的高校课堂,“水课”较多,学生接受知识的结果大打折扣,认真听课的人寥寥无几,能将知识活学活用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时候,像“走了六步七步一看,这队列咋还没走齐呀,立定!向右看齐!向前看!好,齐步走!噔噔噔,直到双方碰上”这样的“相声”说教就非常生动地将春秋时代的仗阵礼仪规范诠释得淋漓尽致,在营造一个活泼且富有内涵的“教学场”的同时,也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最大受益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任课教师有意识地加强课堂互动,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不同的主持风格,体现了他期待学生将知识熟于心际并学以致用的良苦用心,这是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更是对民族和国家未来负责的表现。对于学生们来说,若非历史学相关专业,可能只有在选修课上才会接触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彼良知,百战百胜”“胜可知,而不可为”这些同样可以运用到现代职场的兵场战术,如果老师不生动形象、深入浅出,不举例子、讲时政,有理有据地为学生分析,学生又如何理解兵法中蕴含的军事思想,如何学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学应该是一个求知的乐园、学术的净土,校园应该充满求知的欲望、生动的灵魂。理想中的课堂,也应该充满思想的交锋、深入的思考,不论是华东政法大学的“迟交作业案”,还是近日高职院校党委书记论坛中提出的“把‘有意义’的事情讲得‘有意思’”,都强调了“花样”的重要性,这样的课堂,会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也会使其将知识在生活中融会贯通。

  《孙子兵法》讲成相声,高校人物切不可将之当成是一则特例,要理解其中的责任意识、形式意识和创新意识,也唯有把做大学问、做真学问放在心头,才能创造更多教学相长的美好境界,兼得“意义”与“意思”才能成为可能。

  文/陈墨(浙江工业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