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弘扬至德文化,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吴成队 编辑:黄思哲 2018-12-12 15:33:16
时刻新闻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作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化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坚持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文化自信,大力弘扬发展至德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习主席最早在2014年2月24日组织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习主席在非常重要的场合先后八次提到文化的重要性,在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吴文化以荆吴和先吴以及最重要的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弘扬吴文化,是每个文化工作者的应尽义务。商周时期,吴文化的始祖泰伯三次让位于弟弟季历,远迁吴地,文身断发。悲怆之极!壮烈之极!它不知感动了多少代中国人。那位被中华民族尊为圣人的孔子读到这一段动人的历史,感动至极,拍案惊呼:“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己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在孔子看来,泰伯的品德已到了极高境界,人世间再也找不出什么词语来形容他的美德了。泰伯的高风亮节感动了荆蛮,泰伯不畏艰辛、勇于开拓,数年之间,人民殷富,终于在江南地区牢固地站稳了脚根,为后世强大的吴国打下了基础。吴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开拓者的不朽功勋,将泰伯在梅里的居所改为祠庙,这就是今天的“泰伯庙”,又名“至德寺”,老百姓亲切地叫它“让王庙”。

  泰伯的人生实践形成了吴文化的基本理论,经过几千年的继承与发展,泰伯的至德精神内涵包括十项内容:孝友和爱、诚挚守信、谦厚逊让、自强不息、兼收并蓄、经世致用、崇文生教、创新致远、厚德载物、道济天下”,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与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相连。

  我们作为吴氏子孙,应该继承先祖的至德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作为,再创辉煌,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自信贡献力量!

  二、依法开展至德文化组织活动,为建设法治中国作出贡献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发展,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将社会组织和人民团体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发挥出来。社会组织在中国现代化发展中占据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公民参与的主要途径,不但能够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事业繁荣昌盛,而且在扩大对外交往、开展公益活动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法治中国建设中,需要将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我调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良性互动,为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目标奠定基础。

  《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第四条明确指出:“社会团体必须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得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危害国家的统一、安全和民族的团结,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其他组织和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社会团体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第九条明确指出:“申请成立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由发起人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登记。”湘潭市至德文化研究会已于2018年10月31日获得湘潭市企事业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审批,已经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依法前行。

  民政部于2012年9月27日制定并发行《关于规范社会团体开展合作活动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第三条明确规定:“社会团体开展合作活动,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符合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自觉接受登记管理机关、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社会监督。”第四条明确规定:“社会团体开展合作活动,应当履行内部民主议事程序,根据章程规定和合作事项重要程度,分别提交会员大会(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办公会等讨论决定。”

  至德文化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一份子,应该秉承前人的优良传统,在当下依法治国的理念下,依法进行组织与运营,为建设法治中国做出贡献。

  三、至德文化人才辈出、人杰地灵、光宗耀祖

  吴姓是个人才辈出、精英俊彦的姓氏。翻开《二十五史》名列青史的吴氏先人比比皆是,国王达30多人,皇后l0多人,状元l4人,宰相大臣不胜枚举。吴泰伯是黄帝的第26世孙,也是周太王古公直父的长子。周太王有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这三人都非常贤能优秀。可周太王意传位于季历,因季历生一子取名昌(即后来的周文王)聪明异常。但周太王一直未能明言,按肖时传位规矩只能传嫡长子。吴泰伯心明父意,便与二弟仲雍商议逃离家园在陕西西部立足。不久,古公亶父去世,兄弟二人前来奔丧,季历依父遗命把王位送交泰伯,而泰伯始终拒而不受。为避王位泰伯同仲雍又举族南迁,从陕西西部跋山涉水至江苏无锡梅里,且断发文身。以此来表达他不当宗庙社稷之主的真诚之心。当孔子读到这段动人泪下的历史时,他感佩至极拍案惊呼:“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在圣人孔子看来,泰伯的品德已到了极高的境界,人世间再也找不出什么好词语来形容他的美德了。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称“吴泰伯世家第一。”康熙、乾隆等皇帝曾亲自御笔盛赞:“至德无名”、“三让高踪”泰伯、仲雍在江南深受人们的爱戴和敬仰,人们一致推举泰伯为部族领袖,泰伯去世后,百姓争相为他遗体敬献鲜花,顿时满山鲜花被一采而光,采不到鲜花的人便采一束麻系在腰间(因为泰伯生前喜欢种麻)以表达对泰伯的敬仰和怀念。这一风俗历经千年延续至今,遂形成了中华民族为去世的长辈披麻戴孝的丧葬礼俗。这位伟人的墓庐、庙宇现壮观依然,并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吴姓在古代文化艺术界的名人更是浩茫星空,三国名儒吴质,才学通博;南宋吴均撰《通史》注《后汉书》,著有多卷;唐初著名文学大家吴少徽被誉为“北京三杰”之一;吴遵世著书百余卷;吴兢撰修国史,著有纪传体《唐书》、《唐春秋》等,传世代表作有《贞观政要》;五代有翰林学士吴承范;南宋有音韵训诂学家吴棫;元有吴师道;明有小说家《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清有杰出小说家吴敬梓,他写的《儒林外史》成为我国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在书画界里吴氏名人有唐代吴道子,他不但擅长壁画,而且在人物画和山水画方面也是造诣很高。他在洛阳长安两寺院绘制壁画三百余间,奇特异状无有同例。他画的仙女则是“窃眸欲语”,身上的衣带飘然欲飞,人们称赞为“吴带当风”。他的山水画自为一家,据说他画的水有声,鸟有音,山洞能开能闭。吴道子被历代画家所崇拜,被尊为我国历史上的“画圣”。尚有元代有“四大画家”之一的吴镇;清代有“六大画家”之一的吴历。

  近现代的吴姓名人灿若星辰,人才济济,出类拔萃,如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海军司令吴胜利、两位女副总理吴桂贤、吴仪,尚有38位开国将帅;还有台湾国民党原副主席、台北市市长吴伯雄。有举世闻名的诗书画印四绝于一体的大艺术家吴昌硕;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中国第一位女性大学校长吴贻芳、历史学家吴晗、医学家吴阶平、数学家吴文俊、歌唱家吴雁泽、戏剧家吴祖光、文学家吴伯萧、红学家吴世昌、“中国的保尔”吴运铎、“曾门四弟子”之一的吴汝纶、谴责小说家吴趼人、文学评论家吴文棋、著名的作家还有吴浊流、物理学家吴有训、吴乾章;化学家吴浩青、吴越、吴锦;天文学家吴守贤、心理学家吴振云、法学家吴彦求、舞蹈家吴晓邦、作曲家吴祖强、戏剧家吴祖光吴仞之、曲艺评论家吴宗赐、钢琴演奏家吴乐懿(女)、古琴演奏家吴景略、武术家吴图南、经济学家吴大琨、吴承明、生理学家吴襄、植物学家吴征镒、生物学家吴尚憨、电力专家吴祖先、吴竞昌、农业机械家吴湘淦、海洋生物学家吴宝玲、吴超元、病理学家吴在东、岩石专家吴利仁、摄影家吴颂廉、吴鹏、园艺学家吴耕民、昆虫学家吴福桢、制盐专家吴鹿苹、金属材料专家吴世泽、首饰设计家吴可男、茶叶专家吴觉农、爱国企业学家吴菹初(味精大王)、沉积学家吴崇筠……

  国外吴姓名人也大有人在:日本天皇是吴泰伯之后;吴姓的支脉夫余氏在古朝鲜独占齐王室数百年;吴权建立了越南第一个王朝;新加坡总理吴作栋;美国第一位华裔副州长吴仙标;美国第一位华裔州立大学校长吴家玮;中泰友协副主席吴逢金……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全球一体化的国际大格局中,世界文化事业风起云涌,争香斗艳,中华民族文化独领风骚。至德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周王朝追续至今,绚丽多彩,发扬光大,至德文化源远流长,根深叶茂,追根溯源,它的起源是我们先祖泰伯仲雍三让天下,开辟万古江南的历史过程及共产生的深远影响。

  吴姓2800多万人是中华姓氏林中的一颗参天大树,与其他姓氏并肩媲美,吴氏有着至德三让的家风,族德·族人勤劳勇敢,心地善良,重情义,讲诚信,识大体,顾大局,开拓创业繁衍子孙,枝繁叶茂,人鼎兴旺,衣迭绵延,几百年来,宗亲团结,之风丁盛,人才辈出,族人继承和发扬优良作风,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发展要求,在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征途中发挥积极作用。

  寻根敬祖,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到如今至将来,心相通,血相融,情相疑,千年万载一脉传承,相信将激发全族人敬祖崇高热情。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自信贡献力量。(泰佰吴氏至德委员会副秘书长、山东作家协会作家 吴成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