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谁来打破大学老师的“如履薄冰”?

来源:红网 作者:王海亮 编辑:田德政 2018-12-12 23:08:1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在很多人心中,都存在着“当大学老师很轻松”的这样一个观念,也有很多人把当大学老师看成是一份十分理想的职业。但是,在大学里当老师真的轻松吗?其实不然。他们不仅要面对科研论文发表的要求,要接受学校的制度和管理,如今还面临着随时曝光在社会舆论的“危险”之下,就比如那位因为在课堂上吸烟而被中国传媒大学解雇的老师王猛。(12月10日《新京报》)

  关于王猛教授因为在课堂上吸烟而被解雇的经历,舆论说法不一。无论如何,王猛教授有一定的责任,因为《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规定在公共场所、工作场所的室内区域是禁止吸烟的,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学生将这份不满直接诉诸微博舆论场,学校用解雇的方式缓解舆论的压力,让这位老师除了道歉与走人居然无路可退,这也未尝不是一种悲哀。

  王猛教授是一位好老师吗?我想应该是的。这一点可以从他的微博下年学生们许多暖心的留言看出来,可以从许多学生单独为他发文鸣不平、表示惋惜看出来,也可以从学生们所说的为了听他的精彩的课对于烟味也可以包容的行为看出来。作为一个“学院外请的业界人士”,他不像其他有些挂着名号、一年到头一两次讲座、学生连脸都记不住的教授,反而为本科生大量授课,从这一点,也可以对他表示肯定。但是,这位足够优秀的老师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尊重以及保护。

  老师课堂抽烟,学生当然可以提意见,或者直接向学校有关部门反应,让相关负责人与老师进行沟通,这是一个足够健康的交流体系,也可以反映学生对于学校的信任以及对于老师的尊重。但是,当这样一则偷拍视频被传送上网时,这位同学并没有因为老师的课有趣而对其包容,也没有尊重他身为老师所处的与学校的相关奖罚体系,而是直接越过学校部门将其推入舆论场。发个微博当然简单,但是这背后反应的是学生对学校与老师的不信任,他并不选择健康有效的沟通,反而将老师曝光在日益猖狂地攻占着其他非公共领域的社会舆论中,引入第三方力量直接对其进行审判。

  而学校也没有对这位老师予以相应的保护,反而对社会舆论保持着一种高度敏感的状态,害怕惹事上身,因此直接“一刀两断”。这种近乎神经质的敏感,其实我们都不陌生:害怕宿舍失火就规避所有违规电器,害怕学生手机中涉黄涉暴涉恐的违法音视频文件的存在就清查学生手机,害怕学生喝酒后出事就严令禁酒……长时间深处舆论中心的高校慢慢变了,变得小心翼翼,变得万事求平稳,变得没有思考没有执行程序,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一退再退,甚至想尽办法将自己摘得一干二净。

  在如今的高校里,老师们压力很大。他们不仅仅要发论文、做课题、做项目、在规定时间内评职称,要在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学校规定的比如说“点到”“课堂展现”等教学任务,还要面对着来自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不同沟通,自己能真正发挥的空间不大。可是,当这样的解雇事件、舆论审判越来越多的时候,谁还会选择将具有创造力活力的课堂形式,而不是选择完成任务式地进行一次中规中矩却胜在安稳的课堂?如果没有了先抄板书然后闭着眼睛讲课的陈寅恪、在操场上为大家讲述《月赋》的刘文典之类的充满创造力以及激情的老师,老师们反而选择谨小慎微规行矩步,那么谁又来带动这群求知的青年呢?

  高校的本分是学生,而优秀的学生离不开好的老师的指引,有人曾经认为“拥有让人爬窗蹭课的教师是高校最大魅力”,可是教师的魅力总要是在一个安稳轻松的、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中才能舒展吧。在这个充满了各种恐惧的社会里,教师值得一份平静。

  文/王海亮(湖南师范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