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自今年年中以来,ofo被曝在多座城市的运营疑似陷入停滞。多家媒体报道称ofo在各地的办公室“人去楼空”,ofo方面对外发文否认上述传言。但ofo在线下运维方面的疲软已有所显现。12月7日,昆明市城管局称,ofo运营服务管理基本处于现场无运维人员、应急无响应、车辆无人管以及整改落实效果差等状况,考核对ofo单车已无实际意义。(12月9日《新京报》)
随着城市人口、车辆俱增,拥堵日益加剧,共享单车作为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手段,在资本催熟下一度野蛮生长,隔几天就能看到其“又下一城”的报道,一时间街道上五颜六色的单车成为一道风景。
但盛景不长,眼见其起高楼、宴宾客,经过近两年的资本狂欢,大厦又轰然倒坍。2017年以来,已有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倒闭停运。除了少数像摩拜、哈罗有美团、阿里等互联网巨头在背后“撑腰”,共享单车如今全面收缩,近乎烂尾。无人处理的单车,被统一堆到市郊,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单车坟场。同样“速生速死”的还有共享睡眠舱、共享充电宝等等。
昔日“独角兽”沦为大白马,留下无尽吁叹,甚至一时让人有雾里看花之感。然而,透过接连败退的共享模式,可以看清的是,短时内扩张不过是华而不实的表象,盈利模式才是横亘在共享经济入场者面前必须考虑的现实因素。
经济学家郎咸平曾在节目中断言:“80%的(独角兽)企业不应成为独角兽。”这些企业击中社会痛点,有市场需求,但无显见的盈利模式。而且,它们成立时间晚,业务增长一日千里,管理上却严重脱节。不久前霸屏社交网络的彩虹单车事件就是个很好的例证,创业人员烧光了投资人的钱,管理方面跟不上,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公司倒闭。
告别野蛮生长、找准盈利模式理当是“共享经济”们化解危机的因应之策。据了解,目前共享经济盈利方式主要有月卡、商业广告、流量变现等。但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源消耗等问题愈发显现,仅靠上述收入已不足以负担运营成本。“共享经济”要破而后立,必须善抓自身优势,比如积累大量的用户活动数据,利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定向广告营销。
从第三方监测数据来看,共享经济并非“伪需求”,只是长期以来被资本绑架了。要持续发展下去,还应从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包括解决产品维护、城市投放管理的问题,深耕重点市场,推出创新业务等。
需要指出的是,共享经济盈利模式破局不易,要继续成功传奇,必须去除野蛮生长后的浮躁表皮,将思考的脚步逐渐放慢下来。只有心静神定,理清发展思路,改进管理之道,才可能不致昙花一现。
文/孔德淇(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