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重“修德”方能“治贪腐”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彭常娥 编辑:黄思哲 2018-12-10 10:20:03
时刻新闻
—分享—

  11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中国历史上的吏治举行第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把德才标准,坚持公正用人,拓宽用人视野,激励干部积极性,努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中国纪检监察报11月29日)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中国古代对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有一套严密而成熟的制度,其中最为严格的就是对才干、操守的讲究。孔子继承了“明德慎罚”的思想,提出“为政以德”,王允考察人才时提出“九德”观,李世民选人“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康熙选拔了邵思尧、彭鹏、于成龙等一代名吏,都是坚持 “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结果。

  有这样一则寓言:禅师问弟子们:“怎样才能除掉野草?”甲弟子说:“用铲子铲掉。”乙弟子说:“一把火烧掉。”丙弟子说:“撒石灰除掉杂草。”丁弟子说:“斩草要除根。”于是,禅师给每个弟子分了一块地,让弟子按照自己的方法除草。第二年相聚,弟子们发现各自的办法都不能彻底铲除杂草,而禅师的土地上却长出了茁壮的庄稼。

  弟子们终于明白:除去杂草的最好方法,就是种植庄稼。人的成长就像是种植一块土地,品德是庄稼,私念乃杂草。杂草非无用,疯长却成灾。

  理想信念是道德之基,动摇了理想信念,就会失去道德准则,人的思想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想就会蜕化变质。党员干部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那样才能永葆清正为官,勤政为民的本色和初心。

  当代的人民公仆孔繁森、郑培民等,有远大坚定的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以其为民、务实、清廉的官德,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千古美名扬。

  细看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猎狐”,铁腕反腐历程,发现贪腐人员大多是曾经的“人才”,只因不重“修德”,导致一步步走向贪腐深渊,这深刻警醒和教育广大领导干部修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原北京市门头沟区原副区长闫永喜,在做出了一定业绩后,不再注重道德修养,失德失范,最终滑入贪污腐化的深渊,受到法律的制裁,毁了自己的一生。正所谓“失德遭骂名,私欲毁人生”。

  “首关不过、余关莫论。”如果党员干部的品德不合格、不过硬、靠不住,能耐再大也不能用。在当前,干部的成长迎来了诸多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新的诱惑与挑战,难免经历疑惑、彷徨和失落,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心中缺“德”,无法抵御贪欲,就极可能走上贪腐的“不归路”,落得个毁掉自己、祸害国家。

  习近平总书记对好干部的标准作出了这样的概括: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为人不修德,在职不践德,执政不聚德,就会经不起利欲财禄的诱惑。古往今来,“不患无位患德之不修”,“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才疏学浅可以后天补足,才高德薄容易遗祸家国。心灵的升华或沉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立身修德,守护初心,德才兼修,才能于家国天下有益,成为人生真正的赢家。重“修德”方能“治贪腐”。(慈利县许家坊土家族乡纪委 彭常娥)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