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让我们变成“透明人”的凶手是我们自己

来源:红网 作者:王文翰 编辑:王俞 2018-12-04 22:01:23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万豪国际集团声称数据库被黑客入侵,约5亿名房客的信息或被泄露,泄露的信息不仅包括房客的信用卡信息,甚至涉及深度隐私。在此之前,中消协发布了《100款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测评报告》,矛头直指几大热门APP的隐私条款存在泄露用户个人信息的问题。(12月4日《企业观察报》)

  信息泄露事件是每年新闻中的“常青树”,可能是见怪不怪,这些事件并未引起轩然大波,发声的少数人也只是在指责企业或者政府的监管不力。当人们日常抱怨因隐私泄露带来的困扰时,却很少意识到,今天我们在大数据时代下的“裸奔”,正是由于我们将自己的隐私权一点点割让出去。其实,让我们变成“透明人”的凶手,正是我们自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当我们的人身安全或财产权受到损害时,众人义愤填膺向多方追偿,而作为基本权利的隐私权受到侵犯时,大多数人都是一骂而过。由于隐私权相较于其他基本权利具有后果的滞后性,大多数人对个人信息泄露具有了“包容心”。

  就好比当我们的人身安全或财产权受到损害时,我们的利益当即之下就受到损害,而当我们接到骚扰电话或者垃圾短信时,大部分人更多却是一种习以为然的态度,因为其痛楚相较于之前两种侵害的确微不足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发现从个人信息的泄露到现在隐私权被蚕食,这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隐性风险”指事件发展中存在却经常被忽略的风险因素。在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中,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实际损害只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不看广告,不接电话就行,大多数人选择性的忽略风险。这种心理之下,我们的权利一点一点地拱手让人。从姓名到手机号,再到住址、学历等更深层次个人信息的泄露,是我们一步步妥协、一步步让步的结果。其实我们失去的不是一个简单的风险值,而是正在逐渐失去隐私权本身。

  一些人抱怨这个时代没有隐私,然而却鲜有人发动起来,去用实际行动捍卫自己的权利。就在近日,万豪集团被大洋彼岸的美国某律师团体提起集体诉讼,要求索赔125亿美元,而我们又在做什么呢?没有人去争取、去捍卫的权利,从某种程度来讲,也就是一纸空文。

  “裸奔”,并不是这个时代的必然结果,割让隐私权也不是时代的选择。大数据时代下,我们应该享有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但是这一便利绝不是需要我们割让基本权利作为代价的。

  文/王文翰(西南政法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