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据美国尼克国际儿童频道官方推特发文称,美国漫画家、《海绵宝宝》的创始者史蒂芬·海伦伯格去世,终年57岁。(11月28日《中国青年报》)
消息一出,立刻在社交媒体上引起震动。一时间有关海绵宝宝的图片、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蔓延,人们用各种方式悼念海伦伯格的去世,#海绵宝宝创造者去世#的话题也迅速登上微博热搜。伴随着对海伦伯格离世的哀悼,90后对“童年不在”的感慨与失落在社交媒体上也弥漫开来。对90后来说,海伦伯格的去世又再一次提醒他们:90后又一次失去了。
2018年,对90后来说,可能注定是告别的季节。金庸、李咏、斯坦·李的离去一次次刺激着90后的神经,致使他们聚集在互联网上发泄情绪,互联网成了90后集体身份凝结的场所。#90后已经开始失去了#更是在金庸逝世那个悲伤弥漫的夜晚,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第一。
但无论是金庸的《笑傲江湖》、李咏的《非常6+1》、斯坦·李的漫威英雄还是海伦伯格的海绵宝宝,都没有因为他们的离去而消逝。90后失去的不是他们的作品,而是用来建构童年集体记忆的时代坐标。
说起童年,最后一批80后和第一批90后心中都有一个绕不开的共同情节:上海电影美术制片厂。它陪伴了几代人成长,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哪吒闹海》《大闹天宫》《天书奇谭》《黑猫警长》等荧屏故事创造出种种经典形象。许多年以前,第一批90后呆坐在电视机前苦苦等待就是为了这行字的出现。这行字不仅是第一批90后美好的回忆,更是中国动画难以逾越的高山,以致后来的90后谈起来都觉得倍感荣幸,生在中国动画最好的时代。但2000年以后,上海电影美术制片厂逐渐衰落,直至今日,完全淡出人们的视线。第一批90后的童年与黯淡无光的几个楷体大字一样,再也回不来了。
相比于70、80后,90后生活在以电视为主流媒介的时代,触媒频率相对较高,其童年记忆被聚集在某个电视节目或电视频道上。《火影忍者》《虹猫蓝兔七侠传》《海绵宝宝》等承载着他们美好的童年记忆,电视不仅成了记忆的承载体,也成了建构90后集体记忆的档案。
随着媒介存储信息能力的增强,记忆超过了时空限制,90后能够很轻易将童年时代看过的节目找出来回味一番,重温童年时的乐趣。单从这个层面讲,90后的童年并没有消失,媒介将唤起童年记忆的“原材料”都存储了下来。然而,在每一次海伦伯格式的网络哀悼中,90后却感到失去得更多,存储在媒介中的童年并没有让他们感觉触手可及,而是愈发可望而不可即。
青年作家卢思浩说:“追过的球星退役了,看过的漫画完结了,喜欢的歌手隐退了,读过的作者去世了,童年的坐标没有了。”90后童年的消逝,是因为他们正在丧失一个建构集体记忆的时代坐标。当那些在每个放学的午后陪伴我们的人、那些曾经驰骋赛场的球星、那些我们深夜窝在被子里偷偷阅读的作家逐渐退出舞台甚至离世,90后就失去了可以依赖的坐标。如今,他们依然可以找到金庸、李咏、海伦伯格的作品来品味,但这些作品已经丧失了在现实生活中的直接映射,转而成为人们追念过去的一个寄托物。
海伦伯格的这场网络哀悼“仪式”,也只不过是一场与童年时代坐标的告别。
文/张忠浪(广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