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你敢侮辱我的筷子,那我就侮辱你的刀叉。
前段时间,针对意大利品牌杜嘉班纳“起筷吃饭”广告视频辱华事件,有“爱国”同胞自制反讽视频怼了回去。这种手段,一时间也许会大快人心,但过后细想,这种方式真的妥当吗?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报复不应是我们的手段。
杜嘉班纳于23日在微博向中国发布致歉声明,虽然接受不接受道歉是我们的权利,但倒打一耙、画蛇添足的事情却实不该有。举个例子,就像两个孩子打架,你一拳我一脚,你哭我也哭,这是幼稚的;但成年人的矛盾总是和气地平息,哪怕双方无法妥协,也不至于互相攻击。这样的反击视频,如果流到外网的视频网站上,那么或许在其他外国友人看来,狗咬你一口,你再反咬狗一口,那你比狗的境界也高不到哪儿去。
筷子是中华文化中代表启迪、传承、明礼、关爱的形象标志,受到他人不明缘由的侵犯,我等岂可等闲视之。但是,我们的文化是文化,人家的文化也是文化。我们国家的教育中,对各族文化应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的理念贯穿如一。这次即便是对方首先发出不礼之兵,也不应成为我们“复仇”的借口。“辱华行为”只是杜嘉班纳的一家之词。刀叉和意大利面并没有做错什么,意大利的普通民众也不该跟着“躺枪”,用他们做介质来报复对手,和辱华的“杜嘉班纳”有什么两样?中华文化倡导“明德尚礼”,况且,筷子也包含有明礼、关爱的形象,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与这种气质不相衬的。
爱国是国人共同的情怀,但爱国也应理性。就像之前的“德国机场高唱国歌”“瑞典酒店驱赶华人”等事件,部分中国民众不同程度上都将其发展成为“回怼”的态势,仗着我们有14亿同胞,气势上我们是赢了,但这种赢,赢得上不了台面。
本次事件,意大利华人的做法值得赞赏。当地时间21日晚,得知消息的在意华人纷纷前往位于米兰的D&G总部,大约160人的队伍,手持写有“not me”的牌子,一言不发的整齐站在其门店外。
无声的抗议,力度最大,也最能“杀人诛心”。
一件事情的爆发总伴随着如何解决的问题,或许每个中国人都应理智思考一个问题:“辱华”是如何成为一个词的?正是因为此类事件的一再发生,辱华的字眼一再登上媒体显著位置。近些年来,我们似乎对这个词已经熟悉甚至过于敏感,甚至敏感到很多场景成为“被猜测的辱华”。一次次的反击已经成为我们的惯用手段,但是反击真的就不会再有辱华事件了吗?一再的辱华事件,充分证明了我们如今的成绩和表现还无法让潜在的对手闭上嘴巴。新时代中国人要培养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这不单是一句空洞的话语,面对他人贬低,我们唯有证明给他们看。实力的增强是最好的得分手段,变得更加强大,变得更从容自信,才是予以“辱华者”的最有力的回击。
文/田昀澍(山西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