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多一分对女性的理解,慎用“中华田园女权”标签

来源:红网 作者:杨晓兵 编辑:田德政 2018-11-23 22:59:18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俞敏洪的“女性堕落论”引发网友们不满,网友们对俞敏洪以偏概全的言辞进行口诛笔伐,对其在微博的解释和在媒体的道歉并不买账。与此同时网络的舆论场上出现了不少“伪女权”和“直女癌”等论调,针对不合的“女权”观点,网友一言不合就贴“中华田园女权”的标签。

  从张雨绮家暴老公、俞敏洪谈“女性堕落”再到蒋劲夫家暴日本女友,关于“女权主义”的话题一点就爆,不断地刺激着关心“性别平等”网友脆弱的神经。对于网络过于激烈拥护“女权主义”的言辞,我们不必上纲上线去攻击“反应过度”的女性群体。对女性多一分理解,探究其“反应过度”的根源才能正确看待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女性加入生产流水线并开始享有一定的经济地位。2017年中国女性就业率已到达73%,并且只有少数人认为“嫁得好”是成功标志。相应地,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开始在各个领域不断地崭露头角。现代生活的女性从传统的男权社会压迫挣扎出来,获得了相对的自由,但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而这些压力源于现实社会的不公正对待。

  无处不在的性别歧视仍然挤占女性生存空间。2017年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女性群体对于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感知更为强烈,超过八成的女性认为就业中存在歧视。毕业面临求职,因为性别而被拒之门外的女性数不胜数,男生大学生接到面试通知的次数比同等情况女性大学生高约42%。据2018年的职场调查现状调查,中国女性的月平均收入比男性低22%,原因是女性处在婚育阶段被动失去了晋升岗位,再则领导层男性占比大也导致女性升职空间小。但是反歧视法律制度严重缺失,没有一条有效的途径可以在救济和保护女性在职场中的生育权。女性依然在职场中争分夺秒打拼和兼顾家庭的缝隙里生存。同样在接受高等教育权利方面,女性也受到了“区别”看待,浙大教授发表“女生大多数是混文凭”歧视女硕士的言论,北京大学教授反对女博士期间生娃,博导不敢招收女学生已是常态。在知识界奋斗的女性都面临着人生严峻的抉择。

  消费女性和女性“污名化处理”加剧了社会舆论场上的矛盾。在此之前,网络的活跃用户以18到40岁的男性为主,他们主导着话题的走向形成网络舆论的中坚力量,他们成为商业最广泛关注的用户群体。所以铺天盖地的广告不自觉地利用低俗营销来消费女性以及一些媒体常常为了“投其所好”对女性污名化处理。截至2017年12月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2.6:47.4,女性网民数量的崛起开始挑战传统话语权失衡现象,使得常态的传播现象开始出现裂痕。那些看似激进的言辞,实则在控诉网络舆论对女性群体缺乏尊重和理解,并夹杂着对现实生活带给女性偏见的种种负面情绪。

  传统的女性的任务是相夫教子和操持家务,而现今的女性为了争取自己权益需要承担多样角色,不仅是女儿、儿媳、母亲……也是社会的劳动力。这个时代社会和家庭赋予女性的期待值比任何时候都高,女性的成功是如何平衡家庭与工作,却很少男性会被问及这个问题。面对职场的性别歧视,较少的家庭支持和充满戾气的社会舆论,女性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非指责和谩骂。

  文/杨晓兵(陕西师范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