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爱国,无需用“形式主义”包装

来源:红网 作者:刘文慧 编辑:田德政 2018-11-20 15:06:35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1月18日,2018苏州太湖马拉松在雨中开跑。在比赛进入中国选手何引丽与非洲选手的冲刺争冠阶段,有两位志愿者先后在赛道上向中国选手何引丽递国旗,这个插曲使得何引丽原有的节奏被打乱,最终与对手的差距逐渐拉大,以5秒之差遗憾获得亚军。(11月19日《现代快报》)

  首先,形式主义下“递国旗”的行为真的合理吗?

  根据国际田联手册规定,终点前只允许两名工作人员手持横幅带,等待冠军,连裁判长都不可以踏上赛道。可见,接连两名志愿者在离终点一公里左右“执着”递交国旗本身就不在赛事规定的允许范围之内,甚至可以说,是超纲的“形式主义”对马拉松比赛的专业化与规则的“亵渎”。

  从其对赛事的价值而言,跑步的关键就是节奏,往往坚持到最后近乎是机械化的摆动,腿脚完全几乎不听自己使唤,更何况对于在赛前连跑鞋都要以克称重的马拉松而言,到后面自然是负担越小越好。志愿者在冲刺夺冠的关键时刻向选手递交国旗,无疑会给选手“增负”,干扰发挥。退一步来说,无论志愿者出于自愿还是非自愿,都应该在递交国旗行为前,对比赛的局势进行判断,将“形式主义”放置于允许的条件下。

  其次,爱国真的需要“形式主义”下的表达吗?

  答案是否定的,爱国需要“形式”,但不需要“形式主义”。为了完成所谓的爱国形式主义,何引丽接过了国旗,却打乱了比赛节奏,丧失夺冠机会。其实,等待选手跑完全程再为其披上国旗,同样也是将国家荣誉进行宣扬的一种表现。如果一定要披着国旗超越终点才能被定义为爱国的话,并对运动员因为身体僵硬不得不“丢掉”国旗的行为进行道德指责,才真正是对爱国的一种狭义解读。

  据媒体调查,在国内很多马拉松比赛中,有一些组委会都会安排志愿者,在距离终点还有几百米的位置为选手递上国旗似乎已经成为常见现象。在今年的成都马拉松赛女子组的比赛中也曾出现类似一幕。终点前中国选手和非洲选手展开冠军争夺冲刺,站在赛道的志愿者将国旗递给了中国选手李芷萱。但李芷萱冲刺能力强,在距离终点200米时,在弯道实现反超,甩开对手,最终拿到了女子组冠军。

  可见,在这项爱国“形式主义”的弊端没有暴露之前,我们都选择了默默接受,甚至司空见惯。那么在这次闹剧上演后,我们应该意识到,爱国不是标签,它应该发自内心而不是这种不恰当的形式主义。

  爱国的最好方式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于运动员来说,争取好的成绩为国家争取荣誉,才是真的爱国。对于主办方来说,维持好比赛的秩序,让中国举办的马拉松能得到国际的认可,才是真的爱国。对于志愿者来说,协助运动员能够顺畅地完成比赛,在国际舞台上施展自己的实力,才是最恰当的爱国作为。

  爱国是用心去做,无需用“形式主义”包装。

  文/刘文慧(重庆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