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益阳11月16日讯(通讯员 陈岳杉) 11 月 14 日至16日,第十届中国竹文化节在湖南桃江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近1000名国际友人和省内外嘉宾、100多家企业负责人齐聚湖南桃花江畔,一起赏竹、品竹、论竹、购竹,共谋发展,畅想未来。
一场期待已久的盛会
如果一场盛会的主题代表一个时代的背景,那么,竹文化节的主题,也反映出了人们对竹经济的向往。中国竹文化节始于1997年,每两年举办一届。第一届竹文化的主题是“弘扬竹文化,开发竹产业,发展竹经济,让中国竹乡走向世界”,其后,“小康”“低碳”“绿色”等词语逐一进入主题。本届竹文化节的主题是“弘扬华夏竹文化,建设美好新家园”,显然,“新家园”的内涵更广、更深,切合当前的时代背景。
湖南桃江是一个欠发达县,“欠发达同时意味着我们的青山绿水还在,这正是湖南大多数地区的现状,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新的经济发展格局之下实现新的赶超”,桃江县一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在我省1999年承办了第二届竹文化节之后,第10届竹文化节再次回到湖南,在许多农户和竹产业企业家心里,意义十分重大。许多本地企业家骄傲地表示,“第10届,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新的起点。”
为了承办好本届文化节,湖南的桃江人也是精心准备了数月的时间。从竹博物馆的建设、竹文化和竹产业发展成果展示,到中国竹产业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的举办,都是举全县之力而为之。11月15日晚,作为节日活动之一的《家在竹乡》桃花江竹海实景演出暨黎锦晖音乐,将桃江本土的美女、擂茶和胡呐喊等本土文化与竹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竹文化的桃江因素演绎得淋漓尽致,上几千名观众似乎忘记了毛毛细雨的存在。现场气氛之热烈、秩序之井然,桃江人微信朋友圈对这场音乐会以及竹文化节相关内容转载之频频,足以证明桃江人对竹文化节这场盛会的期待。
新时代的新方向
任何经济的发展,都需要资源的消耗。对于制造业而言,对自然资源的索取,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竹海的竹博物馆,充分展示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人们对竹资源的充分利用,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竹的生长周期短、可再生,竹产品用完之后如落叶归根,对土地无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突出背景下理想的产业”,桃江一企业家表示。
中国竹业协会会长、国际竹藤中心常务副主任费本华在桃江接受媒体采访时,则进一步对竹子的使命进行了诠释:“竹子不仅是生态的,也是产业的,具有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在弘扬生态文明,促进产业发展上承载着与农作物不一样的使命,承载着竹文化竹产业和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的伟大使命。”
在经济开发区的竹文化博览会现场,为了将自身的产品迎合大众的消费理念,竹企业大都把生态、环保放在了首要位置,100多家竹企业可谓是“你争我斗”,毫不示弱。在展厅内,吃的竹笋、住的小竹屋、用的竹家具,竹子做的笔、纸、毛巾、牙刷,等等,让参观者目不暇接;就连电脑键盘、鼠标、计算器、充电宝等电子产品,都是竹外壳,让许多参观的人士爱不释手。
“实际上,我们很多竹产品已被塑料替代了,给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但今天,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原本由塑料制成的产品,我们可以用竹子来替代。这肯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一位参展商兴奋地说道。
湖南竹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湖南是全国楠竹主产区,竹资源大省,2017年全省竹林面积达到1639万亩,竹产业产值突破260亿元。“如果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大力发展竹产业是最好的选择。这就是竹产业的巨大潜力。”
前几年,湖南省制定了以桃江为核心基地,到2025年打造湖南千亿竹产业的目标。“这对桃江来说,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桃江县一政府工作人员表示,为了打造这一核心,桃江提出了 “双百”竹产业工程。通过多年的发展,桃江竹凉席、桃江竹笋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在全国市场占有一席之地。2017年,全县竹业总产值达到了76.46亿元,居全省第一位。“这是桃江人化压力为动力的表现。”
不过,在企业展会上,面对外省的诸多优质竹产品,本地一些企业家也显出了一定的忧虑。“我们的一些产品,与外省相比,无论是在技术上、设计上,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位本地企业家表示,“显然,本届竹文化节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找出了不足。”一位长期关注竹产业发展的政府工作人员则表达了另一种担忧:“一些竹产品市场销售价格很高,比如有的竹凳一条能买上千元,但企业仅需要进几十元的原竹就够了,很多竹农对卖竹的收入还不满意,足见我们的竹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竹文化节开幕式上,作为千亿竹产业工程核心的桃江发布了《竹与乡村振兴——桃江宣言》,力求把竹产业培育成 “生态工程”和“富民工程”,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桃江县一企业家代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