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万亩田园综合体的演进之路

来源:红网 作者:周海波 编辑:王津 2018-11-08 09:00:39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时刻记者 周海波 衡阳报道

  金秋时节,衡阳县关市镇马岭村的田野一片繁忙,拖拉机的车厢堆满红薯,20多个农户跟在后面拾掇地里的红薯,一个身材魁梧的男子踏入田间,农户纷纷打招呼,“刘老板来看望我们了,刚才大家还在说你是我们的福星,到哪里哪里就富。”“跟着刘老板,一年四季都有事做,在家门口都有钱赚。”

????_20181106200820.jpg

繁忙的田野里,刘柞生展示丰收后的红薯。

  乡亲口中的刘老板,是衡阳鑫粤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柞生,2017年元月,在衡阳县招商引资集中签约会上,刘柞生先生签约创建衡阳县万亩蔬菜产业扶贫基地。目前该项目已成功创建了冷链物流园20亩、创建蔬菜产业基地7200余亩。“我计划以万亩蔬菜生产基地为平台,并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种植,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结合关市优质的人文、地理条件,努力打造出一个全市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田园综合体,让本地的物流业、加工业、以及休闲旅游等行业发展起来。” 刘老板如是表示。

  回家再创业的“蔬菜大王”

  刘柞生是土生土长的衡阳县关市镇人,1989年,18岁的他南下广东打拼。经过多年的打拼,刘柞生从“蔬菜小贩”变成“蔬菜大王”。他的广州湘粤农业开发公司在广州、东莞、长沙、武汉等地拥有蔬菜销售档口15个,日销蔬菜1000余吨。

  2016年10月,当地党委、政府盛情邀请刘柞生回乡创业,他随即派出专业团队对关市的水土、气候等种植条件进行调研。

  2017年元月,衡阳鑫粤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当地政府签约,分三期流转土地1万余亩,在关市镇9个贫困村和其他村集中连片开发种植蔬菜,并建设配套的冷链物流园、加工车间。该项目是市重点项目,正在申报省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和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

  1年多时间里,刘柞生的农业团队在家乡这块沃土上尽情施展拳脚,从根本上改变稻草加稻谷为主导的农业产业现状,促进了产业的优化升级,实现了传统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产业的转变。

  刘柞生一边掂量手里红薯的重量,一边介绍,“我们全程机械化耕作,种苗种子也都是经过国内国外精选出来的,一年四季是不间断的种植白萝卜、玉米、西兰花、红薯等有机蔬菜,确保最大限度利用土地。

  老太太刘娥秀乐呵呵地说:“一年四季都有事做,我们这些六七十岁的老人都有钱赚,村里打牌的现象都少了很多。”

????_20181107172729.jpg

“这么大的红薯,亩产能达到6000斤。”

  在关市镇武水河两岸,不断有挖土机在清理渠道,即将投入使用的汇水桥拉近了两岸的距离,原来这是衡阳县水利局实施的“小农水”项目建设,着力打通种植基地“最后一公里”。

  这是当地有关部门相关政策重心倾向偏远贫困村和扶贫产业的一个缩影。刘柞生表示首先要感谢当地政府:“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基地建设领导小组顾问,开发中遇到的问题都能及时解决,相关政策与资金向基地倾斜,让我们甩开膀子干。”

????_20181106200806.jpg

武水河两岸正在建设的水渠。

  在关市镇车头村、省道210公路旁边,一座现代化厂房和冷库拔地而起,这是衡阳鑫粤生态农业公司建设的蔬菜大型冷链物流园,车间有工人在清洗红薯,然后加工成淀粉,一片忙碌景象。据统计,基地为当地村民长期提供上百人的工作岗位,让部分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人。

_S9A3920_??.jpg

工人在清洗萝卜。

  衡阳鑫粤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欧名元介绍,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村民不但每年有流传土地的租金,而且提供务工获得报酬,拓宽了贫困人口的收入渠道,万亩蔬菜产业扶贫基地项目整体完成,年总产值可达3.2亿元,周边11个村291户贫困人口可受益于该蔬菜产业,贫困户人年均可增收1600元以上。

  田园综合体的脱贫致富梦

  在冷链物流园旁边,一座数层高的办公楼正在装修,刘柞生介绍,这是基地的第二期,包括4个冷库、包装与清洗车间、综合楼、员工宿舍等。“第三期将武水河两岸公路打通,沿河岸排灌系统贯通,汇水河建好,基础设置完善后,流传土地最终将达到1万余亩。”

_S9A4089_??.jpg

村民在收获萝卜。

  欧名元补充,公司还将向未流传土地的农民提供种子、技术、化肥,并承诺以保底价收购,预计面积达到1万余亩,基地与农民自耕农田的有力互补,实现了传统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产业的转变。

  2017年2月,“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这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目的是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建设田园综合体是‘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我希望这种模式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乡亲们能致富奔小康。”刘柞生满含激情地说,站在苍翠的萝卜地里,数日后将迎来丰收。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