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驾驶位的戾气很可怕,车厢里的冷漠更令人神伤

来源:红网 作者:廖浩天 编辑:王俞 2018-11-02 21:45:04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此刻全国上下滔滔,唯有长江最为平静。见惯了所谓“反常”的它早已明白,从阿Q到22路公交车,大多数“意外”,都只是平常事。

  11月2日上午,相关部门负责人在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故原因通气会上公布了调查结果。一名乘客因坐过了站与司机发生口角,继而用手机攻击司机头部,司机还手;该乘客再次攻击,司机再次还手。在第二次交锋后司机收回右手,一个向左急打方向盘的动作,让司机、坐过了站的乘客,还有车上其余十余名乘客一齐冲向了水深数十米,滚滚不息的长江。

  愿逝者安息。死亡让人难过,但更令舆论愤怒的是:我们在这辆车上看不到规则、公德与自制,戾气与冷漠造就了这个让人心灰意冷的人间地狱。二者都是病,但相较于戾气,我们更应该对冷漠感到警惕。

  戾气与冷漠同时登场,我们往往被激烈的戾气吸引目光。固然,我们要强调驯服戾气,但控制情绪谈何容易?况且当戾气已然导致“失控”,我们往往无法寄希望于当事人自我约束。我想,如果这辆车没有出事,这位乘客冷静下来后或许也会暗自愧疚,甚至主动道歉。如果她还活着,或许会晕厥过去,醒来后跪在地上带着哭腔喃喃道:“我也没想到……”。

  至于司机,他的应对或许有待规范,但却可以理解。两次回击都只是格挡与试图制止施暴——这是自然的,否则乘客攻击方向盘怎么办?并非没有先例:2015年12月,一周之内,连续发生两起乘客抢夺方向盘的先例,同样是万州,同样是22路,两车同样撞上了行道树。

  戾气的发生与性格、压力,情绪都有关系。同样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在驯服戾气,尊重规则的同时也应该尝试理解戾气。当戾气爆发时,我们不妨以热心抚平戾气。但很遗憾,冷漠常常多于热肠,更以其“平常”“安静”的姿态为人忽视,乃至引以为“正常”。但就是这样“正常”的心态,把这车厢送到了江里。

  此事关键在于阻止乘客施暴,只是不该司机来阻止。可本该环卫在驾驶位周围的护栏没有出现,其余10多位乘客似乎也无有效举动。护栏没什么好说的,等公交车公司解释吧。那乘客呢?

  许多人觉得车上的人不可理喻:都动手了,其他乘客为什么不阻止。这个指控或许并不成立:从争吵到动手有5分钟,但从动手到坠江只有不到10秒。动手只有3秒,到坠江整个过程可能只有不到5秒,大家多半还没反应过来,一切都已经发生了。

  但我想问:在那5分钟里,大家在想什么?可能在心里指责那位大声嚷嚷的乘客——也有些许同情,毕竟许多人都曾坐过站,心急再平常不过了。但总之他们没有被成功阻止,争吵了五分钟。其实也能理解,只是吵几句而已,谁都见过。想着那乘客待会儿也就下车了,懒得生事。

  是啊,懒得生事而已。司机与动手的乘客都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人,平日里后者也不过就被人感叹一句“没素质”。要知道这些公交车上的争吵,就跟街坊领居里的“骂战”一样,都不过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事情,而心里不喜、保持沉默也正是许多人最擅长的事情。吵架时没有劝开,动手时已经来不及了。这样的想法再“正常”不过了,这样的十多位乘客也再“正常”不过了,生活中何处没有这样的“乘客”呢?

  愿逝者安息,又怒其“不争”。但试问我们每个人自己,若有人跟司机吵架,没动手,有多少人会去说一声:“别吵啦,开车呢这在!”

  文/廖浩天(中国人民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