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公交坠江案,请警惕“标签正义”

来源:红网 作者:潘思彤 编辑:王俞 2018-10-30 23:06:28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万江区二桥上一辆公交车与一辆轿车相撞后冲破护栏坠入长江。奔流的长江水吞噬着公交车上鲜活的生命,救援进展吸引着全国观众的关注目光。然而,事件真相未明,舆论却沸沸扬扬,这其中的反转戏码值得深思。

  当日下午,多家媒体纷纷报道此事,众口一词:“重庆公交车坠江已致2死,事发前轿车女车主逆行”,报道多被转载,带来多米诺效应,那位女司机成为了罪魁祸首,紧接着,网络大V们发声,吃瓜群众热血沸腾,不仅在网络上分享自己遭遇的“女司机”的麻烦,更是纷纷谴责“女司机”,恶毒的谩骂甚至从个体上升到了整个开车的女性群体。

  然而,“真相定律”又一次应验了,事实是,公交车在行驶中突然跃过实线,撞击对向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反转来得太快,一方面是之前误将受害者认为肇事者的攻击者们变得哑口无言,另一方面,媒体的报道在这个时候显得相当讽刺:公交车司机并没有明确说明性别为男,转而把报道重点放在了后期救援,舆论对男司机的审判也没有出现。

  这二者的对比,已经充分说明一个问题,媒体在报道一个事件时,会习惯性寻找一个刺激点,而这个刺激点,很有可能来自对某个群体的标签化、污名化、妖魔化。事实上,如今的时代,女性开车已经不是稀罕事,更有很多女性担任公交车司机,相比男性醉驾、超速、不系安全带的行为,并没有研究表明女性在开车时更容易发生事故。而我们对女司机的刻板印象,往往来自于网络上真实不明的道听途说,或者说,是媒体特意强调的结果。那么,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反思的是,如果媒体在报道中已经深谙于对某个群体贴上标签,才能引起大众的关注度的法门,那么是否从侧面说明这个社会已经冷漠到极致?

  我们总是相信,媒体的报道必须是真实的,但我们也必须有一个共识,媒体报道的重点究竟在哪里?是活生生的性命,还是司机的性别?以本次事件为例,一个简简单单的“女”字,让大多数人还没有看清楚遇难失踪的人数,就已经揪着司机的性别不放了。类似的事件不在少数,媒体所报道的唯利是图的恶医生往往点击量高,那些品行不端作威作福的老师往往备受瞩目,以至于这两个群体和女司机一样,似乎只要出现在媒体上,无论真相是什么,矛头总是先指向他们。因此,才有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家校相互不信任加剧,这个社会已经尝到了对一个群体的刻板印象带来的恶果,不是吗?

  女司机出事故关注性别,男司机出事故关注车型。我们给同样开车的司机分类,在报道中强调性别,这看似是还原所谓真相,合乎事实,但实际上是利用这个群体来吸引眼球,是在将某个群体标签化、污名化,加深他们的刻板印象以获取所谓媒体的成功。这不仅仅暗示网友哪里是正义的制高点,为群情激愤的网友找情绪的发泄口,更是纵容网络暴力,恶意引导舆论。

  文/潘思彤(湖南师范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