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0月22日,微博账号“说给白莲美少女”收到粉丝投稿,称成都一高校某女生因没带饭卡,使用微信转账给学校餐饮工作阿姨,事后却将阿姨举报,导致阿姨被罚款两万元,该女生同时也获得了两千元的奖励。后续该高校出面辟谣,称事件为造谣,然而新京报于25日发布暗访视频,再次证明罚款情况属实。事件本身发展扑朔迷离,但从这件事最初曝光开始,便立马引发网友对该女生行为的声讨。网友“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评论所言或许过重,但在此次事件中,更受重视,也是网友批判的重心,是这位女同学对于契约精神的缺失。
关系到财务,高校必然会不断完善校园卡的管理。使用私人手段收款,例如微信或者现金,都可能会造成学校账目上得到问题,导致学校工作人员获利,而学校方面亏损。因此,食堂阿姨无论是出于同情还是利益方面的追求,违反规则不使用校园卡结算,受到惩罚无可非议的,许多高校也鼓励学生积极举报这类行为。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次被举报的交易是由该女生自行提出并发起的。在女生提出,而食堂阿姨同意其使用微信支付时,两人之间已经默契地产生了一种“契约”,从而促使交易成立。并且这种契约,对于缔约的提出者,也就是这位女大学生是有利的。交易结束后,女生却单方面打破契约,利用学校规章再一次为自己造成获利。因此,这位女生的行为,又被斥为“精致的利己主义”。
契约精神,尤其是私人契约精神起源于商品社会,在私人交易之间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其本身而说,有四个重要内容,包括契约自由精神、契约平等精神、契约信守精神、契约救济精神。再深究这位女生的行为,是在举报食堂阿姨的时候,违背了契约信守精神。后续造成自己获得奖励、食堂阿姨被罚钱,更是造成了这项契约双方的天平倾斜。结合学校有关于举报和奖赏的规定,促使这位女同学打破契约的动机,实际上就是对利益的追求,“精致利己主义”的标签并非莫须有。单纯为了利益而举报不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关键原因,为了私人利益而打破先前所自愿建立的契约,才真正导致她成为批判的焦点。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引起网民“一边倒”站队的另一个原因,便是对弱势群体的自发关怀。很显然,在这次事件中,在食堂打工、被罚款两万元的阿姨自然被视为弱势,网友在浏览这一信息的时候,会习惯性地先以批评目光看待对峙中更强势的一方。但如上文所说,网友批判的主要是女生对于契约精神的丧失,而不是举报行为,因此如果拿掉这个契约达成的先决条件,我想大概网络上的评论也不至于全部站在该女大学生的对立面。这整个事件过程中,实际上存在两套体系:校园的“规则”和双方之间的“契约”,很明显,小角度的契约更被我们所重视,也反映出现在社会上愈发严重的“信任危机”所造成的焦虑。
如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商品交易作为其基础,必然会受到广泛重视。而交易双方的信任关系一旦崩塌,后果则不堪设想。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对打破契约的行为如此厌恶。“钓鱼举报”只是一个表层现象,契约的破坏、信任的缺失,才是我们感到不安与焦虑的关键。我们希望规则与契约都能够被遵守,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对女大学生的批评从本质上而言,更是一种对社会道德的向往和呼唤。
文/柏炜彤(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