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时读书,读至五柳先生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心中并没有对名士的高山仰止,反而充满疑惑。在孩童心中,读书不可能媲美美食。待年岁渐长,倒是对此言心有戚戚焉。每淘到一本合心意的好书,只想独自窝于一隅,就着时光,细细品读。此时好友相约美食聚会都被我抛之脑后,也可谓是“欣然忘食”了。
余之读书,如以属性论,大抵属杂食类。雅至红楼,俗至时下大热的网络小说,都能读上一读。不同的书籍,给予心灵不同的滋养,总能让人内省,关照自身,督促着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工作之余学习研究生课程,工作忙碌时,多少有做学问偷懒的念头。此时读村上春树,“书的销量、得奖与否、评论的好坏,这些或许能成为成功与否的标志,却不能说是本质问题。写出来的文字是否达到了自己设定的基准,这,才至为重要;这,才容不得狡辩。别人大概怎样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灵却无法蒙混过关”。书,如当头棒喝,将刚冒头的偷懒小苗掐掉,催促我回归初心,老老实实做学问。当纠结于小得失小计较,内心多少有些失衡时,读词。东坡词,“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豪迈之意,溢于纸面,直击人心。原来历经沧海桑田,古时天空和今日天空,并无不同。古人烦恼和今人所遇,也无本质上的不同。书,将生命力量铺陈开来,即使时光荏苒,亦能予人激励前行之力量。
读书,就是迎着朝阳走路。无论人生是否经历低谷,读书,满是阳光,满是春风。这是一种很纯粹的愉悦,与物质无关,与精神有关。当然,读书并不总是轻松的。读专业书籍,读严肃文学,更多是学习,而非休闲。一些论点,辗转反侧,无法理解。烦躁处,也会弃之。然内心总有不甘,此时书似有小手,在你内心挠拨,即使咬牙切齿,也要重新捡起,继续琢磨。待到豁然开朗之时,就像打开一扇窗户,酝酿了一个春天的阳光,一下子倾泻进来,满眼的春光无限。纠结、放弃、捡起、通达,读书,何尝不是过人生。
读书,是不断的内化和分享。向内,为自己的内心积聚力量。读书内化也要讲究方法,时下有“低水平勤奋陷阱”一说,即指以读完全书作为衡量读书的成果,对是否获取到作者想表达的核心观点在所不论。这样读书,作者知道了,大抵也会跳起来反对。做学生时,一页页读是常态。终身学习状态下,不可能用这一把钥匙去开所有的锁,需要因书制宜。分享,将读书之乐传递他人。《白夜行》告诉我们充满信心不惧黑暗,《目送》告诉我们珍惜眼前人,《活着》告诉我们活着就要活得精彩灿烂。《一个人的朝圣》告诉我们每个人要真实地面对自己。最是书香能致远。这些智者的思考和表达,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何不分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杨绛先生曾言,“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以此与诸君共勉,愿每一人都有各自的读书之乐,都能得到各自的读书之妙。通过读书获得有意趣的生活,通过生活为读书添加有内涵的注脚。(闽侯县人民检察院 焦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