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药这样吃后果很严重!“2018十大用药误区”,你中招了吗

来源:人民网 作者: 编辑:朱婷劼 2018-10-22 17:50:06
时刻新闻
—分享—

  在用药领域,存在一些常见误区。比如,老人靠别人经验和道听途说随意用药、随意停药;儿童感冒了,家长拿成人药减量给孩子服用;盲目跟风海淘境外药……这些都会增加用药安全风险。近日,2018年“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启动,中国药学会发布了公众十大用药误区,提醒患者增加安全用药知识,严格遵守医嘱或咨询药师用药。

  近日,2018年“全国安全用药月”活动启动,中国药学会发布了2018年公众十大用药误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但又普遍缺乏安全用药知识。用药领域存在一些老问题,比如‘一老一小’两大群体用药长期存在一些误区,同时近年来还出现了海淘药品安全等新问题。”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丁丽霞说。

  2018年公众十大用药误区

  误区一 追求疗效滥用药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好得快,将成人药减量给儿童服用,或者要求输液治疗等现象并不罕见。专家指出,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患病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处方合理用药,家长要详细了解药品说明书和注意事项,尤其要关注慎用和禁用信息,不可随意用成人药减量服用。

  误区二 自行停药没危害

  一些患者在感觉病情好转或者症状减轻后自行停药,专家指出,这种做法也不可取。药物治疗需要一定的时间,尤其是对感染性疾病,要有足够的疗程,才能彻底控制感染,疗程不够就有可能转为慢性感染;有些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则要终身服药,不能随意停药,患者如果依从性较差,服药不规律,容易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加重,乃至危及生命。常见的不能突然停用的药物有降压药、胰岛素、抗心绞痛药等。

  误区三 胰岛素有依赖性

  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误认为,打胰岛素就像吸毒一样,一旦用上就会成瘾。专家指出,是否产生药物依赖,并不是以是否终生使用这种药物为依据。

  最新医学研究表明,新发现血糖较高的糖尿病患者,如果能够采用一段时间胰岛素血糖强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胰岛细胞功能,对患者长期控制血糖大有好处。

  误区四 使用药品不得法

  错误的给药方式有时会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难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甚至还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专家认为,服用一般药片可整片吞咽,不需要嚼碎。因为药片除了含有主药外,还含有崩解剂等辅料,所以药片在肠胃中会逐渐崩解、溶解、吸收,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不能掰开或嚼碎服用的药物剂型主要有缓释、控释片和胶囊,肠溶衣片,普通胶囊、胶丸,双层糖衣等。

  误区五 别人能用我就用

  有的患者不考虑个体差异,道听途说跟风用药,教训惨痛。专家对此指出,人体存在个人体质和疾病病情的差异,错误用药可掩盖病症,近而延误治疗,严重的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若想参考他人的用药经验,最好先咨询医生或药师,看是否适合自身情况。

  例如阿司匹林,一些患者知道该药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卒中、心肌梗死等,便自行购买服用,但在服用后出现胃出血等不良反应。实际上,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容易导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因此,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之前,必须征求医生或药师意见,经常监测血象、进行大便潜血试验及胃镜检查。

  误区六 不良反应很可怕

  一些公众误认为不良反应多的药不安全。其实,药品说明书中记载的不良反应越详细,代表企业对该药品研究越透彻。专家认为,对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了解得越清楚,医生和患者在使用药品时越能明确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以更好地权衡用药利弊。不良反应的发生有一定概率,药品说明书中所列的不良反应,有可能实际发生的概率并不大。当然,患者用药后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避免引发严重后果。

  误区七 偏方秘方治大病

  偏方是指组方简单、药味不多、易于就地取材、对某些疾病具有特殊疗效的方剂。一些慢性病、疑难病患者,盲目崇信偏方、经方、验方、秘方和网络各种广告,盲目治疗,对此专家提醒公众,这种做法很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使病情复杂,贻误治疗时机,在使用偏方时务必慎重。有些偏方已成为江湖游医行骗的幌子,疗效并不确定,毒副作用也不为人们所了解;有些偏方药物配伍不合理,存在较大毒副作用,普通公众难以分辨。专家建议,一旦身体出现异常信号,患者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相信科学,遵循医生和药师的建议用药。

  误区八 海淘药品自行使用

  随着互联网及电商的发展,一些境外药品通过海淘、微商代购等渠道在国内市场“走俏”,有的患者想方设法购买国外生产的药品。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药品时应根据病情对症下药,不要盲目跟风,选择药品前最好咨询医生或药师。

  网络购药、海外购药消费者应注意以下几点:看清看懂说明书,了解药品成分,防止在治疗过程中联合用药造成有些药物成分叠加过量,引发不良反应;关注药品对于保存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防止药品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由于存在人种差异,用药的剂量也有所不同。

  误区九 换季就去洗血管

  有些老年人一到换季的时候就到医院要求医生为其输液“洗血管”,对于这一做法,专家强调,人体血管里并没有所谓“垃圾”“毒素”,真正堵塞血管的是脂质斑块。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比较漫长,通常会因人体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长期控制不佳,形成动脉斑块阻塞血管,或者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历时数年甚至数十年,这种变化不会因为每年输1~2次液而改善,即使输液会对人体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也不会产生长期的血管“修复”作用。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均衡膳食,控盐、减油、少糖,坚持规律运动,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需要药物控制的患者还需遵医嘱规律服药,有效监测身体各项指标。如果新出现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心慌等症状,或者原有症状突然加重,应到正规医院进行诊治,以免耽误治疗。

  误区十 回避风险不接种

  针对公众对疫苗的误读,专家指出,疫苗不仅可以保护个体,更重要的作用是进行群体免疫。整个群体拥有免疫力的人越多,疾病就越难以传播。在没有疫苗的时代,人类面对疾病处于弱势,现在看来只是普通的流感,在当时却足以丧命。疫苗接种是世界公认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手段。接种疫苗虽然也可能发生不良反应,但其带来的效益远远高于风险。疫苗的普及接种,能有效避免儿童残疾和死亡发生。世界各国政府均将预防接种疫苗列为最优先公共预防服务项目。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