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洣水镇原中森村支部书记曹时平在贫困对象识别工作中作风不实,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近日,衡东县纪委监委负责人刘卫平在全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推进会上点名道姓通报了6起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2起信访维稳追责问责典型案例。
近年来,衡东县扎实推进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压紧压实责任,变“要我查”为“我要查”。坚持挺纪在前,高举惩腐利剑,紧盯扶贫领域各个角落,层层传导责任压力。督促乡镇党委扛牢主体责任,发挥统筹领导作用;督促县直机关等相关部门履行好职能,主动作为协同攻坚;要求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将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作为治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有力抓手,坚决摒弃“等靠要”思想,深入开展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
实行“一体化”联动,变“等线索”为“找线索”。在纵向联动上,县、镇纪委针对扶贫领域违纪多发问题同步开展专项督查,形成县、乡联动线索摸排机制,强化一线监督;在横向联动上,与扶贫、信访、财政、审计等部门建立动态沟通联动机制,及时汇总分析各相关部门行政执法、经济审计、专项检查中发现的扶贫领域违纪违规问题;在交叉联动上,按“县级组织、乡镇为主、片组交叉”的原则,由镇与镇之间进行交叉入户访查,最大系数消除监督“本土人情化”因素干扰。同时用好科技监督手段,借助“三湘e监督”平台,比对发现问题线索。
突出监督重点,变“盲目干”为“精准干”。紧扣扶贫项目、民生保障、扶贫资金等重点领域,紧抓资金分配、项目申报、审核审批、检查验收等关键环节,紧盯贪污挪用、截留私分、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抢占掠夺、失职失责等突出问题,剑指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不坚决不到位,脱贫攻坚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扶贫注水等问题,坚决惩治放纵、包庇黑恶势力甚至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对民愤集中、性质恶劣的问题,实行提级查处、挂牌督办、典型问题一律通报曝光。
增强问责效应,变“浅层问”为“深层治”。对发现的扶贫项目管理、扶贫资金使用中存在的腐败问题以及弄虚作假等作风问题,坚持严查快办、严惩不贷。对失职失责的严肃问责,对专项治理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的突出问题,一律公开通报曝光。建立专项治理月报制度,定期通报典型案例。发挥案件警示震慑作用,梳理近年来查处的扶贫领域典型案件,抓好警示教育,形成警示效应,让群众知晓、干部知耻,倒逼责任落实。今年以来,衡东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党纪政务立案9人,追缴资金7万元,组织处理58人,正在梳理核实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三十余条。(衡东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