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杭州的李先生遭遇了一场家长群“危机”,因为他开法拉利跑车接送孩子上学,老师就在家长群向李先生建议,以后不要再开跑车接送孩子了,理由是:会引起孩子的攀比心理,不利于教育。李先生回怼,竟然被踢出了群。(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
这一事件激起了网络上的讨论,绝大部分网友对这位老师的做法表示反感,认为开豪车的家长不意味着是有问题的家长,这位老师是典型的“仇富”心理。而作为一名普通家长的李先生在这次事件中明显面临两个方面的困惑,一是孩子应该接受怎样的财富观,二是家长如何协调与老师之间的沟通问题。
从教育、培养孩子的财富观念来讲,付出才能收获、节俭、关爱、取之有道等等都是共性的原则和标准。而在很多国民的心里还存在着一条潜意识的原则,那就是不能“露富”。其实展示自己的生活不一定等于炫富,家长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和劳动取得了物质上成功,可以选择给自己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只要心态上保持平稳,行为方面就不存在值得诟病的地方。
所谓的“攀比”心理其实是财富观的一种扭曲,直视自己拥有的和别人拥有的,才是引领孩子观念的正确道路,而不是要求别人把一切财富隐藏起来。“金钱无罪”这样的观念就一直被犹太人信奉,对于财富的追求他们从来不会遮遮掩掩、而是大胆“进军”,这是他们在全世界保持领先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不同人对于财富有不同的看法,但面临价值观的不同,很多人都懂得尊重和沟通,而不是采取“冷暴力”的敌对方式。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教师和家长之间势必会存在一些“沟壑”,但良性的沟通和有效的共识不难达成,只要双方不滥用自己的“权威”。倾听理解加上理性判断,教师和家长才能明白哪种方式最适合孩子的成长。
处理好“金钱”的教育问题就从教会孩子直视“金钱”开始,财富本无罪,何必强加谴责呢。
文/王妍丹(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