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将于8日至19日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10月7日新华社)
近两年,脱贫攻坚战在全国“打”的火热,上至中央各部委下至县区各乡镇,处处都掀起了这场和贫困作战的“斗争”。“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常说的一句话。一直以来,他一直带着一心为民的家国情怀,关心贫困地区的发展、贫困百姓的生活、扶贫工作的推进。从天寒地冻的太行山区,到荒凉偏僻的陇西荒原;从巍峨险峭的大山深处,到透风漏雨的棚户陋室,多次到我国最贫困、最落后的地区察真情、看真贫,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让贫困地区的百姓看在眼里,暖在心里,这也坚定了摆脱贫困的决心和信心。
交通闭塞、严重缺水、基础设施落后、贫困户数多、等靠要思想严重、村干待遇不高、后备村干不足,资金整合使用效率不高,这些成为了偏远地区贫困的主要问题,面对这些棘手的问题,选择退缩并不能解决困难。对于有发展条件和能力的,产业帮扶;没有发展条件的,搬出来;没有发展能力的,托起来。在各单位挑选精干力量组成驻村工作队,到各贫困村全力抓基础设施建设、动员村民搬到宜居的扶贫安置点、抓产业发展,动员群众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等等。“要想富,先修路”,偏远山区很多也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只是碍于无法销售,因此,在条件恶劣的地区首先选择打井修路,往往就能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摆脱了物质贫穷只是脱贫一部分,思想脱贫同样重要。凡是用资金、项目能解决的贫困问题都不是难事,扶贫最难的还是怎么让贫困群众摆脱扶贫不是发钱。脱贫不是养懒汉,送钱送物只能救“近火”,要知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自力更生才能解“远渴”。脱贫攻坚必须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双手去奋斗,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举全力帮扶,让贫困户主动奋斗,才能在扶贫路上不落一人。
文/胡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