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尚学、自强、向善的黎氏家风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毛星芝 编辑:黄思哲 2018-09-21 16:52:47
时刻新闻
—分享—

  湘潭县是湖湘文化的发祥地。宋代以来,人才辈出,究其原因,与此地风物,尤其是良好的家风有很大关系。说到家风,在湘潭县最为人乐道的是黎氏家风。住在晓霞山脚下的黎松庵曾是晚清秀才,向来以“尚学、自强、向善”的家训严格要求子女,在其悉心教导下,黎家八个儿子个个成才,世称“黎氏八骏”。一个家庭,八个儿子,皆在各自领域引领风骚,这不仅在当时少见,即使在现在,亦是难能。

  “尚学”的黎氏家风——在书香门第的启蒙培养中孕育成长

  “孝悌传家根本,诗书传世文章”“富自勤中取,贵从书里来”“文章唯读周秦汉,儒术兼通天地人”……流传下来的黎氏家族家训不少,大多与书香有关。黎家是书香门第,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习培养,“八骏”幼年时,黎松庵常在书斋广邀名士纵论国事、探究古今。每次会客,他都让孩子旁听。黎家八兄弟在一次次的旁听中,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为日后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黎松庵是远近闻名的文人学士,后来辞官不做,设立了家庭学校。在黎家的私塾学校里,开设的是中西合璧的课程,既讲授四书五经,也传授算学、格致、博物、音乐和美术等新课目。黎松庵用“新学”来教育子女,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进取精神。后来又组织了罗山诗社,并担任社长,与齐白石往来密切。可以说,良好的家教所带来的求知探索和自由创新精神,让黎氏兄弟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自强”的黎氏家风——在湖湘学派的文化熏陶中渐然形成

  黎松庵家只是一栋简单朴素的草堂,青瓦、土墙、泥地,与当地的普通农家并无两样。但黎松庵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在自强不息的湖湘文化精神熏陶下,造就了八兄弟坚韧不拔的毅力,最终从这个简陋的土砖屋走出了“黎氏八骏”。老大黎锦熙为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文字改革家,有“汉语注音之父”之誉,是毛泽东在湖南四师、一师求学时的老师;老二黎锦晖为杰出音乐家,中国新歌剧、通俗歌曲、儿童歌舞剧的开拓者,创作过《桃花江是美人窝》《毛毛雨》等名歌;老三黎锦曜为著名采矿专家;老四黎锦纾为著名教育家;老五黎锦炯为著名铁道和桥梁专家;老六黎锦明为著名作家;老七黎锦光为作曲家,其作品《夜来香》曾唱遍亚洲;老八黎锦扬为享誉国际文坛的美籍华裔作家。他们在中国的诸多领域开风气之先,湘潭黎氏家族被誉为“中国第一文化家族”。

  1942年,黎氏八骏的父母亲60岁生日时,黎氏八骏在北京合影,这是黎氏八骏不多见的合影。从左至右:黎锦扬、黎锦光、黎锦明、黎锦炯、黎锦纾、黎锦耀、黎锦辉、黎锦熙。

  “向善”的黎氏家风——在乐善好施的慈悲行为中传承发扬

  湘潭黎氏之所以成为名门望族,全凭重视家风的培育与传承,并将好学的精神、善为的慈悲融入到家族成员的血液中。世人常以为,黎氏这样的书香门第,很少会关注外界社会的纷杂俗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黎家子弟不仅饱读诗书,对社会事务也十分关心。“积善齐家,普施修远”,这是黎氏祖辈对后人的告诫。“黎氏八骏”的母亲黄赓,是一位天资聪颖、善良贤惠、有自立精神的女性,在操持家务,担负一家几十口人衣食住行的重任之余,喜欢读书,善于培养子女。黎松庵夫妇乐善好施,对待邻里包括佃户佣人都很友善,遇到灾年,佃农交不上租,黎家不仅不追讨,反而送米送布救济,其优良品德在黎氏八兄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

  一门八英才,黎氏家风历来是乡人追捧和乐道的话题。为了弘扬这种优良家风,醇化社会风气,建设和谐、秀美、文明湘潭县,湘潭县委、县政府一直注重对黎氏优良家风的宣传推介,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以期黎氏家风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湘潭县纪委宣传部 毛星芝)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