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新宁:“三个结合”培育脱贫攻坚人才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余达 肖品 编辑:黄思哲 2018-09-19 15:32:11
时刻新闻
—分享—

  “我叫占增土,2014年从浙江来新宁搞茶叶种植,我从事茶叶产业已有20余年;我就是想充分利用自己的资金、技术、管理和销售渠道等优势,依靠新宁环境和资源优势,在本地发展白茶产业;通过我们的努力,我在丰田乡成立了这个阳丰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起集加工、存储和包装于一体的全自动标准化厂房,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目前,公司还在崀山、黄龙、马头桥、靖位等乡镇建有我们自己的基地,也算是为新宁的贫困村、贫困户在脱贫攻坚上出一分力。”近日,丰田乡阳丰茶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占增土向来访的客商详细介绍了公司的情况。这是新宁依托资源,引进技能人才,助力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近年以来,新宁县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依托地方资源,着力实施“三个结合”,广开进贤之路,全力引进和培育技能、技术型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取得良好成效。

  结合县情引回人才。新宁县是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带,土壤条件优越,气候适宜,以种植脐橙、玉米、红薯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自古就有种植茶叶、烤烟、油茶等经济作物的历史,近年来逐步形成了“南橙北烟”为主的种植模式。目前,全县脐橙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总产量30万吨;种植烟叶2.3万亩,生产规模、总产值与质量稳居全市第一;种植药材14万亩。但因地理位置偏远,基础设施落后,导致产业发展难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同时农村党员老龄化、低学历现象普遍,中青年、高学历人才流失严重,能发挥致富带富作用的不多。为引回人才,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设,改善了道路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诚心引回在外务工且有一技之长的人员回乡创业。崀山镇崀山村戴顺友,2009年以前一直在外打拼,2009年春节回家看到家乡发展的机会,利用在外面积累的资金和技术回乡创业,成立了新宁县润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崀山镇戴先生酒庄,解决周边就业人员280多人,带动周边4个村2000亩的答约种植及回收,直接增加家户经济收入120万元;丰田乡马椅村唐敏前些年一直在外务工,去年在该乡省重点贫困村马椅村投资创办了新宁海凌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成功带动5户贫困户种植水果红薯30余亩,同时为10余户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为该村在2017年脱贫摘帽提供了有力保障。

  结合优势资源培育人才。为进一步壮大全县脐橙、烟叶、油茶等产业,该县着力打造一支懂技术、专业化的从业人员,多次选派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乡镇站所技术人员和种养植大户等人到外地交流学习生产和经营管理技术,同时积极为种植基地和省市科研院校牵桥搭线,成功促成省科研所、林科院、农学院等教授和专家到该县16个乡镇脐橙、中医材、油茶基地长期进行技术指导。通过外地培训与本地授课的教育模式,让一个个“土农民”变成了“土专家”、“田秀才”,如创办清江桥绿农合作社的唐双芹、创办马头桥镇星辉家庭农场的李焕峰,就是其中的典型 。同时,通过“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黄金、麻林、高桥等乡镇的“万亩中药材”基地,“百里脐橙连崀山”的崀山、金石、万塘、黄龙、清江等乡镇脐橙产业化基地,高桥、安山、马头桥、巡田等乡镇的烟叶基地以及丰田、马头桥等乡镇的“标准化油茶基地”等,这些基地均与当地贫困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帮助村民脱贫致富。金石镇月汉村的徐小龙,以前一直在外做水果生意,后来回村创办龙丰果业,专门负责脐橙种植、收购、加工、销售,通过对贫困种植户免费进行技术培训,并免费提供电商、微商平台,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保底收购贫困户的所有合格产品,帮扶4个乡镇2554户贫困户,带领9620名贫困人口脱贫;据统计,全县各种基地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20000多个,实现年人均增收近3000元,加快了贫困村的脱贫步伐,也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结合特色产业引进人才。为充分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该县还通过招商引进技术人才,依托各乡镇的资源和产业基础,着力实施产业脱贫。如浙江茶商占增土父子在省重点贫困村丰田乡坪丰村成立新宁县阳丰茶业发展有限公司,在为贫困群众带来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白茶销售大市场的同时,积极培养本地李桂林、罗杰、李中武等年轻党员群众入股创业。三年来,白茶产业从无到有、从一村独秀到全乡覆盖、从一户一策到集体经济“一村一品”蓬勃发展,成功带动400余户贫困户种植白茶2100亩,并让坪丰村、马椅村等村的集体经济实现5万元/年的突破,也为丰田村、天星村和长凤村今年的脱贫摘帽打下了扎实的根基。目前该乡共种植白茶面积3150亩,建成白茶苗圃园10亩,投资350万元的白茶加工厂已实现投产。该县通过引进外来人才+培育“地方工匠”的模式,给贫困群众搭好了一个产业发展平台,不仅让烟叶、白茶、油茶等产业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也带动“地方工匠”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排头兵”。

  据统计,近两年,全县共组织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员480人次。目前,全县在脐橙、油茶、烤烟、白茶和猕猴桃种植等方面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技术型“土专家”3000余人;2017年带动31贫困村2.58万人群众实现脱贫,2018年预计还将带动57个贫困村3.04万人实现脱贫摘帽。(通讯员:余达 肖品)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