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浦东篇 | “法治和开放”催生全球最优金融生态圈
法制日报记者 余东明 实习生 张海燕
1990年,中国第一个金融贸易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在黄浦江畔生根落地,28年来,通过几代浦东人的艰苦奋斗,这里俨然已是一座国际金融高地。
28年前的那座25米高的消防瞭望塔,如今已被632米高的“中国之巅”——上海中心所取代; 28年前的那片农田上,如今已云集了上万家金融机构;28年来,这里的经济总量从60亿元增长到9651亿元,增长160倍;财政总收入从10亿元增长到3938亿元,增长了394倍。
“浦东这片热土自开发开放以来,触碰了许多难啃的硬骨头,开创了诸多领域的‘第一次’,其中最为耀眼的,就是成功打造了一座国际金融高地。”近日,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表示,到2020年,上海将基本建成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而浦东作为金融核心功能区,坚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开办企业等方面打造自贸区速度,初步形成了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发展软环境。
招贤纳才当好“孵化器”
中国农业银行最近喜气盈门,银监会《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管理办法(试行)》出台不久,首家银行业债转股机构私募基金子公司——“农银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农银资本”)便花落浦东。
“从提出设立申请到公司核名,再到工商注册,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全程派人协调服务,最后拿到营业执照,只用了两周时间。”记者见到农银资本相关负责人时,他不无感慨地说。
“这是上海第一家直接在网上申报通过工商总局审核的金融机构。如果没有我们协作,光审批就要1个月,完成注册至少两个月。”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机构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像这样的新兴金融机构,目前在浦东有6792家。此外,浦东新区具备完善的金融要素市场和高能级的持牌类金融机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金融专业服务机构数量达到2180家,银证保持牌类金融机构1018家。在多个细分领域,如外资法人银行、外资保险公司、合资基金、外资资产管理等数量均位居全国第一。
那么在短短28年间,如此之多的金融机构缘何从四面八方云集浦东呢?
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副局长张辉告诉记者:“第一,浦东具备健全的要素市场,监管部门、服务机构齐全,发挥引领作用,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入驻;第二,浦东为企业落户提供‘保姆式’服务,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给予专业、系统的指导方案,针对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避免盲目投资;第三,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浦东设立相配套的小微企业增信基金,以达到企业融资‘降成本、降风险、增服务、增功能’的‘双降双增’效果;第四,浦东制定了一套精准招商的金融人才服务机制,‘金才优护’‘金才安居’‘金才优教’等金牌服务,为机构高管排除教育、落户、医疗等民生问题的后顾之忧,提升获得感和满意度。”
记者来到陆家嘴金融人才公寓,见到了刚刚归国的陆先生,他在硅谷有7年商业银行科技金融管理经验,6月份回到浦东新区一家金融机构担任高管,一家三口很快住进了这里的“家庭型”公寓。陆先生说,回国之前还担心孩子上学、住房等问题,没想到回来之后这些事情都很快解决了。
浦东金融服务局局长张红说:“金融局甘当服务金融机构的‘店小二’,做好金融机构的孵化器,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人才培养机制, 引进更多总部型和功能型金融机构,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巩固浦东金融产业高地的领先地位。”
开放创新产业升级
贝莱德、先锋领航、道富、黑石、凯雷……今年2月,全球60余家外资资管机构、股权投资机构齐聚陆家嘴,共同发起设立陆家嘴全球资管联合会。
这些机构资产管理总规模超30万亿美元,占全球资产管理总规模40%,它们将搭建起业界平台,助推陆家嘴金融城形成开放型金融体系。
开放与创新,是浦东金融发展最突出的优势。尤其自2013年起,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浦东建立,金融开放力度与日俱增。记者对近年来浦东对外开放政策进行了梳理。
2014年11月,上交所与港交所联手,推出沪港通,在保持原有资本框架的基础上,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2017年7月,沪港债券通开通,极大放宽了境外投资者市场准入限制,打破既有藩篱。至今,超700家境外机构获准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
与此同时,上海国际黄金交易中心的“黄金国际板”平稳运行,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的原油期货正式上市,上海自贸区首批全功能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落地。
浦东还发挥自贸区创新机制,促进“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目前,已支持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成功发行首单3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熊猫债”累计发行超2000亿元。
今年 6月21日,自贸区再放大招,出台“扩大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 25 条”, 涵盖了吸引外资金融机构集聚、便利外资金融机构落户、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创新、金融服务科创中心建设、集聚发展高层次金融人才、构建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金融法治环境等六个方面,全面落实金融开放新举措。
一系列先行先试的开放之举,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金融机构落户浦东,扩大了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的辐射力和全球影响力,2017年,上海期货交易所总成交量排名全球第一,上海证券交易所筹资总额排名第二,银行间市场债券存量排名全球第三。
记者注意到,随着金融互联网、科技化逐渐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浦东金融业在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的过程中,运用科技手段为传统金融机构赋能。
当前,浦东着力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科创中心的联动发展,陆家嘴金融城和张江科学城的“双城联动”成为重要战略部署。
“浦东将优化科学城金融机构布局,引导科技支行、科技保险、融资担保、小贷公司等机构入驻科学城,同时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对专注于科学城的天使投资、股权投资等企业在设立等流程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张红说。
就在5月10日,陆家嘴金融城又迈出跨越性的一步,联合业界推出2.0版金融科技“陆九条”,分别对接金融科技企业在应用场景、孵化投资、专业服务、技术研发等方面的诉求,旨在打造全球最优金融科技生态圈。
法治监管刚柔并济
7月23日,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加强金融审判与金融监管有效衔接的意见》。这一政策能有效避免以金融创新为名规避金融监管、掩盖金融风险的现象。
“这是法治金融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 该院金融审判庭庭长王鑫告诉记者,高水平的金融审判能够形成较大影响力及示范价值,法院裁判与金融监管的有机衔接,能够增强金融监管的权威性有效性。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区,浦东对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要求更高。早在2007年,全国首家金融仲裁院就在浦东成立;2008年,上海浦东法院率先成立全国首家金融商事案件专项审判庭;今年8月20日,选址浦东的全国首家金融法院正式挂牌成立。
浦东金融体量巨大,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悄然兴起,相应的金融监管与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但浦东却能有效降低互联网金融总体风险,到底有何秘诀?
在浦东新区金融服务局,工作人员打开“浦东新区金融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给记者做了演示,打开页面,立即跳出当天监管部门的预警信息,信息显示有4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失联。他随即打开这些企业的“一企一册”信息档案,检视企业近期产品交易信息,确定动态,随即将其列为重点监管企业,全面跟进。
据悉,浦东新区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大数据平台,金融局与证券、海关、税务、公安、司法等监管部门之间信息对接、数据共享,建立信息预警系统,把事中事后监管前置,对存在风险的重点企业实行市场准入限制、业务监管等惩戒措施。
在线上搭建数据平台的同时,线下又及时成立了实体化运作的工作专班,由主管政法、公安、信访和金融四个条线的相关区领导领衔运营。
浦东新区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泽龙告诉记者,打造法治化金融监管体系,浦东新区做到三个加强:一是加强源头防控,严把企业入驻关,园区、楼宇、招商中心落实“谁引进、谁负责”的招商原则;二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街镇、管委会对各自辖区重点领域机构进行日常情况排摸,对重点机构的风险排查和市场监督管理展开联动执法;三是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聚焦重点案件,完善案件侦破、维稳、资产处置有机衔接的个案处置工作机制。
据悉,目前,浦东第一阶段的摸底排查工作已结束,已进入清理整顿阶段;在防范处置非法集资方面,浦东已对重点企业制定“一事一方案一专班”维稳方案;在交易场所清理整顿方面,浦东已全部完成排摸检查,进入核查阶段。
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说:“金融业是浦东打响‘上海服务’品牌的重要支撑,随着一次次的创新和破冰,我们将继续完善金融要素市场建设,着力提升配置全球金融资源的功能,不断增强金融核心功能区的辐射力和全球影响力。如今我们要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再出发,以更大的责任担当、更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的挑战,当好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