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基层干部“五怕”还是缘于作风问题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余达 编辑:黄思哲 2018-08-29 11:21:36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半月谈》杂志发表评论文章,通过大量调查发现,“当前,基层干部普遍感到压力大、工作苦、生活难,内心有着不少难言之隐和后顾之忧,其中最让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五怕’”。“五怕”,即“怕不接地气的政策、怕心血来潮的活动、怕走马观花的调研、怕无穷无尽的材料、怕不讲道理的问责”。

  从某种层面上讲,“五怕”确实反映出了基层干部的心声。虽然,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各部门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纠治“四风”往深里抓、实里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时下,“拍脑袋决策,拍胸脯实施,拍屁股走人”这种不接地气的政策,动不动就搞评比、创先、达标之类的活动,走马观花、来去匆匆“作秀”式的调研,“文来文往”“汗牛充栋”式的材料以及不讲道理、无原则的追责、问责,确实让基层组织和干部应接不暇,穷于应付,且提心吊胆,直至心寒。

  事实上,基层干部之所以“五怕”,不是由于基层不理解、不执行政策,而是“不接地气的政策” 在出台前就存在“先天不足”,从而水土不服,难以落实落地;不是由于基层不愿意、不热心组织活动,而是由于一些“评比、创先”活动大多流于形式,劳民伤财;不是由于基层害怕上级检查、拒绝领导调研,而是某些领导“花式”调研“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难得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没有与基层干部职工一起深入交谈、深入研究问题,帮助解决问题;不是由于难以领会、落实上级文件精神,而是由于某些领导习惯于把发文、开会当作抓落实的主要方式方法,甚至将其做成履职尽责、推卸责任的“痕迹”;不是由于基层干部不敢担当,不履职尽责,而是由于某些领导在一有事、一出事时就把责任一股脑推到基层,让基层干部当“替罪羊”,缺乏起码的担当意识。

  由此可见,基层干部“五怕”,还是因为某些上级领导的作风问题,折射出来的还是机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所以,要消除基层干部的“五怕”,个人认为,还得转变工作作风,从实际出发,在“实”上做文章。

  一是调研工作要“实”。无论制订政策、组织活动、下发文件还是工作调研,都要扑下身子、深入基层,掌握到基层的一手材料和实际情况,充分倾听基层和群众的声音。要多一点脱鞋下田、少一点蜻蜓点水,多一点寻计问策、少一点闭门造车。只有“实打实”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上做足功夫,才能使政策接地气,符合基层实际。同样,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抓好落实,改变“把发文、开会当作抓落实”的工作方法,才能避免文件层层转发、照抄照转,才能避免基层干部有看不完的文件、开不完的会。

  二是考核评比要“实”。一方面,要坚决遏制“扎堆”检查评比、“一票否决”事项过多等问题,要充分采纳基层意见和建议,减少乃至杜绝那些“心血来潮”、“沽名钓誉”和华而不实的评比、评先活动,才能避免劳民伤财,也才能符合基层和群众的心愿。另一方面,还要改变那种动不动就下通知、发意见、做方案、报总结等“文来文往”的工作模式,让基层干部从应付填表和报材料中脱离出来,集中精力沉下心来抓好实际工作。

  三是激励关怀要“实”。一方面,领导要敢于担当,不推卸责任。要多从理解支持的角度来安排工作、分配任务,适时提供指导或协调帮助,尽量为基层干部解决各种工作方面的困难,而不能一有事、一出事,就把责任一股脑地推到基层,让基层干部产生“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悲观心理。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保护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旗帜鲜明地为在改革发展稳定和脱贫攻坚一线担当有为、无私奉献的干部撑腰鼓劲。三要创新基层人才使用机制。要树立从基层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鲜明导向,把培养锻炼干部的阵地放在基层,坚持在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改革创新、维护稳定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和使用干部,对长期在乡镇工作,尤其是在艰苦环境下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让那些扎根基层、敢于担当的干部选得上、用得好。同时,要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大力宣传工作做得好、成绩突出的基层干部,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四要加强人文关怀。要重视基层干部身心健康,加强人文关怀;要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及时了解干部所思所想所盼,倾听诉求、疏导压力、消除疑虑,引导干部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提高自我调节能力;要重视和关心基层干部的日常生活,多做一些给基层干部“雪中送炭”的实事好事,使基层干部生活中的困难得到及时解决,切实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余达)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