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来宁夏看你想不到的风景

来源:潇湘晨报 作者:陈丽安 编辑:周怡琳 2018-08-13 14:40:45
时刻新闻
—分享—

宁夏中卫硒砂瓜。资料图片

小朋友在地里采摘硒砂瓜。资料图片

  在长沙,吃着个大、味甜“宁夏沙漠瓜”,你可知道这些西瓜是从石缝中长出,你是否也想去看看这样的奇观?

  今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8月7日至9日,第23届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总编辑年会在宁夏银川市举行,来自全国27家省级晚报(都市报)的社长、总编辑、资深媒体人相约宁夏交流经验,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报业转型发展的思路和做法,聆听“塞上江南”的发展故事。西瓜、枸杞、葡萄酒,沙漠、湖泊、花海,这里有很多你能想到或想不到的奇迹。

  石头缝里长出大西瓜

  绵延不断的山塬梁峁上,一片片西瓜地绿意葱茏,一颗颗西瓜躺在砂石地里晒着太阳、泛着绿光,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全国最干旱的区域之一——宁夏中卫香山地区,深受吃瓜群众欢迎的“宁夏沙漠瓜”就产自这里。

  海拔普遍在1600~1800米,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蒸发量2000毫米以上,中卫香山周边地区被联合国认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常规农作物很难生长,土地几乎“种啥啥不成”,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当地居民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旱地压砂种瓜的方法。

  据介绍,当地采用压砂栽培技术种植硒砂瓜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把经过风化、被山洪冲刷到山沟里淤积的以石炭系为主的岩石碎片,拉运铺压在灰钙土土壤上,铺盖厚度为10~15cm,既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砂地节水、增温和保墒的作用,同时砂石中含有人体必需的锌、硒等微量元素,又为积聚大量天然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提供了独特的自然条件,生产出的硒砂瓜甘甜爽口、独具特色,且生长在砂石上,又被形象地称为“石头缝里的西瓜”。

  除了富含硒、锌等微量元素外,硒砂瓜的另一个特点便是个头大,20多斤的西瓜很是平常。当地土地肥力、水分有限,为了保持硒砂瓜的品质,瓜农只在每根瓜蔓上保留一个瓜,避免西瓜长不大。个大、味甜的硒砂瓜以其独特的品质在全国瓜产业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卫乃至宁夏的一张“绿色”名片。

  据介绍,2018年按照中卫市统一打造“中国塞上硒谷”的要求,中宁县建成了2个万亩富硒硒砂瓜小产区,推行“五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认证、统一销售,提升了富硒硒砂瓜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富硒硒砂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突破口和增长点。

  “西北花都”惊艳八方来客

  立秋时节,仍见层层绿色与朵朵鲜花覆盖千里沃野,有种瞬间步入江南花事盛会的错觉……

  “真的没想到,在塞北,竟然有一处这样的所在。”走进位于兴庆区的银川国际鲜花港,就能真实地了解到银川是如何将花卉产业做成对外“名片”,吸引众多国内外知名花卉企业投资落地,产品远销周边省区及韩国、日本、沙特等国家及城市,发展成为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西北花都”。

  银川国际鲜花港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辐射影响力最强的花卉展示集散中心之一。这里占地面积440亩,建筑总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集花卉苗木批发交易、冷链物流、科普博览、培训基地、休闲观光于一体,是银川花卉产业标志性建筑群。

  走进银川爱必达花卉产业示范园区,整齐摆放的鲜花幼苗一望无际,多个花卉品种映入眼帘。工人们有序地忙碌着:扦插、扩繁、浇水、打包……大家各司其职、每一个步骤都进行得有条不紊。“来,帮我照一张!”“好美的花儿。”到这里来的游客兴致勃勃地观赏着四周的景致,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拍摄留念。

  花卉业既是美丽的公益事业,又是绿色的富民产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宁夏已初步形成以鲜切花、盆花、花坛花和绿化观赏苗木为主的花卉产业体系。同时,“西北花卉看银川,银川花卉数兴庆”,现在,兴庆区各类花卉总面积已达到5127.2亩,花卉产业总产值达1.5亿元左右。

  解密

  人进沙退让沙海泛绿波

  媒体大咖走进以沙闻名的中卫,观摩治沙成绩。如今的中卫,不仅人进沙退,蓝天白云常驻,现代农业、旅游业、特色产业都因沙而富。

  1950年,中卫县防沙林场成立,在国家科研部门、地方政府和中卫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治沙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功,包兰铁路两侧巨网般的草方格里长满了沙生植物,金色沙海泛起了层层绿波。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中卫人成功在铁路两边建立起固沙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五带一体化”,确保了包兰铁路畅通无阻。

  因治沙成果卓越,沙坡头治沙科研荣获“国家科技进步成果奖”“联合国全球500佳环境奖”。慕名到沙坡头参观访问、考察、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中卫人发明的“麦草方格治沙法”成为中卫引以为豪的一大杰作,向世界宣告了中卫的治沙成果!

  从沙进人退,到防沙治沙,最终变为人进沙退,中卫人用辛勤的劳动和智慧解决了世界性难题。

  而作为以沙闻名的城市,中卫市则走上了另一条用沙之路,利用沙漠,发展成为旅游城市。5A级国家旅游景区沙坡头,集大漠、黄河、高山、绿洲为一体,既具江南景色之秀美,又有西北风光之雄奇。

  如今,已有不少农业企业在沙漠里建成农场,利用干燥通风的地域特点,在沙漠中养牛,利用牛粪改善沙漠土质,最终变成了草畜一体化,包含奶牛场以及沙漠蔬菜大棚、经果林和酿酒葡萄的现代沙漠农场。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带动周边1200余人就业。

  本报记者 陈丽安 实习生 廖芷姗 长沙报道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