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风雨兼程,40年波澜壮阔。
40年来,湖南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在改革的大潮中,谱写了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建设的崭新篇章,也在湖湘这块热土上留下了砥砺前行的改革印记。
为了回顾发展历程,感受改革精神,梳理经验成果,进而凝聚“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共识,激发奋进动力,担当新时代新使命,红网理论评论中心特推出系列评论。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给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带来了太多的改变,这变化是目之所及的城市与乡村,是美轮美奂不断变幻的灯光与色彩,是切近每位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是人与人、人与世界互动的方式与渠道,还有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与随时代而不断更新的思想观念。
这变化是如此的巨大,无论是今天的人们回到四十年前的过去,还是四十年前的人们穿越到我们身处的当下,一定都会有隔世之感。但是,在这变化之间,仍然有些不变的东西,一直伴随着我们,伴随着四十年里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摸爬滚打的人们,并在大潮中出生与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的身上得以传承。
77岁的杨意红,生命中的53年时光都用在了辣椒种植上。四十年的时间,从个体户到如今的“辣椒大王”,变化的是不断推陈出新的辣椒品种,不变的是他致力于让湖南辣椒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坚守,是他为最初的梦想不断努力的初心。
王九华子承父业守兰台,青灯黄卷写春秋,用两代人的“档案情缘”见证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四十年间,馆藏技术不断革新,工作环境不断改善,档案人坚守的那份理念,甘守寂寞的那份执着却从未改变。
从开小铺、做小生意的个体户,到成为“中国铝王”,再到如今的转型升级,曾氏兄弟用四十年的时间创造了一个商业“帝国”。在这四十年里,变化的是企业的规模和手中的资产,不变的是他们始终与时代脉搏一起律动的心,正是与时代一起奔跑的坚持,让他们得以在商海的浮沉中不断发展壮大,实现自己与企业的价值。
从农场时期的子弟学校,到现在的完全小学、市级示范中学,大通湖区的教育事业在四十年里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道路,这条路走得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平稳而坚定,走出了无数学子的美好前程,更走出了文章华这样一生献给教育事业的教书人的“快慰”。
这些,只是诸多领域无数人的缩影,是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光影变幻在一个个普通人身上的映照。
在这不断的变化之中,变化的是一代代新人胜旧人,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是日新月异的城市与乡村,是春潮涌动的青山与绿水。不变的则是湖湘儿女追求美好生活的执着,是勇立潮头的激情,是开拓创新的笃定,是刻进骨髓深处的湖湘精神。
眼前有梦想,脚下有坚实的土地。有路的地方径直走去,把路拓得更宽,让脚步走得更快;无路的地方便努力开出一条路径,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正是这一个个时代大潮里的人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闯出了一番崭新的天地,让湖湘大地“换了人间”。
湖南人的倔强与“霸蛮”,湖南人面对困难时“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持,湖南人放眼世界的开放视野,在春潮涌动的四十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精神穿越历史,投射在过去,投射在当下,也必将投射于未来。
在变与不变之间,湖南人找到了自己的精神自觉,并为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注入了时代的特质。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湖南人对湖湘文化与湖湘精神的坚守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拘泥,而是不断赋予其时代特质的变化中的坚守——在创新中坚守,在坚守中创新,这正是今天的湖南得以在新时代焕发更大活力的关键所在。
今天的湖湘儿女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具有精神上的自觉性。自觉继承与发扬根植于这片土地的湖湘精神,自觉投身于经济强省、科教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和开放强省的建设中来,满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踏实脚下的每一步,书写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与未来的历史答卷。
文/飞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