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18元一只烤鸭,折射食品监管之痛

来源:红网 作者:默城 编辑:张瑜 实习生 邓琛 2018-07-24 22:01:08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有媒体通过走访发现,很多烤鸭店用的都是价格低廉的冷冻鸭,每只还不到10块。进一步探访养鸭场得知,养鸭仅需30天左右即可出栏,为了跟上鸭子的生长速度,会给鸭子药补。(7月23日澎湃新闻)

  18元一只的烤鸭,怕是很多人都不陌生,笔者也吃过,大多味道还不错。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其确实过于低于鸭肉的正常市场价,按照经济学的常识,价格如此,低成本也逃不掉。而低成本的背后,也往往隐藏着很多细节操作层面的问题,可能关系品质,甚至是健康。这便是18元一只烤鸭背后,最值得关注的点。

  果然,有媒体调查发现,低价烤鸭出处,用了价格低廉的冷冻鸭,而这冷冻鸭又来自只养30天并不让鸭子毛长全就出售的产地,该地甚至还会给鸭药补。说到这,这些鸭子本身到底有没有质量问题,会不会影响健康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情况确实能说明18元一只的烤鸭是有一定风险的,其难以真正让消费者放心,也难以真正保证质量,保证健康。

  而面对18元一只烤鸭的现象,症结不在低价,而在于低价鸭的产生过程合不合理,规不规范。所以,若把问题的板子打在养殖者和销售者的身上,那显现出来的只是“无力感”。而真正的痛点,其实在食品监管层面,这才是板子最应该打的地方。此事折射出来的便是,食品监管在细节层面的问题,以及其自身规范化和体系化的现实缺失。

  首先,食品监管在对鸭子来源层面,没有统一的规范与评估。试想,如果每只鸭子的生长情况以及健康情况,都能得到相应的获取和监督,那来源的质量问题便不需要过度纠结。

  这其实并不难做到,在食品监管方面比较出色的法国,就提供了很多经验。比如,每头肉牛都有身份档案,养殖过程可以用数字说话,而且还有“绿色证明”。这些都可以随时查到,而这种信息公开也是食品监管层面的一个路径。试想,如果我们养殖场的鸭子也有这样的现实操作,怕是就不会因为价格原因来担心质量问题了,这也给市场监管层面也会带来很大便利。

  鸭子的来源问题厘清后,再来看其之后的冷冻和售卖。我们要明确,这些环节,食品监管更不能缺位,而且要更加谨慎规范。最近看了综艺《中餐厅2》,其中也呈现了法国的食品监管意识以及相应的严苛程度。在节目里,法国厨师在给要在法国开餐馆的中国艺人讲解食品方面的要求和规范,所提到的内容非常细化,甚至包括带特定的手套,用相应的清洗用品,用特定的餐台,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他们对食材的新鲜程度要求特别高,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现实规范。而且,他们还表示,如果这些细节有一方面在检查时不过关,将会有巨额罚款,如果情况严重,甚至面临关店处理。

  再次试想,如果我们的食品监管也能细化和严苛到如此地步,那有问题的冷冻鸭,怕是也很难在市场上出现了。至于低价且令人焦虑质量问题和健康问题的烤鸭,由于市场的原因,低价的鸭子可能还会存在,但是公众的焦虑,应该能得到疏解。

  所以,我们要真正明确,18元一只烤鸭,折射食品监管之痛。在现实空间中,有如此争议并能产生如此焦虑的产品,绝对不止烤鸭一种,所以,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整体层面食品监管的提升。

   文/默城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