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赶情”并非“感情”:党员干部要带头抵制“人情风”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吴展团 编辑:洪政 2018-07-16 17:41:18
时刻新闻
—分享—

  近些年,许多地方但凡遇上婚丧、满月、周岁、十岁、升学、乔迁等事宜,都要邀上亲朋好友一聚,这种宴请称之为“赶情”,由此带来的风气就是“人情风”。

  赶情之风由来已久,是传统习俗,曾起到了增进感情、凝聚人心等作用。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风俗却渐渐变味了。诚然,人家“做好事”盛情相邀,如果你不赴约“赶情”,无疑是“不懂人情世故”,有不讲感情之嫌,会得罪人,受邀者似乎有负罪感挥之不去。但是,如果一味攀比排场、攀比礼金,那么请客随礼奢靡风气就会蔓延,导致人情开支变大,经济负担沉重,甚至有些党员干部借机敛财,造成腐败现象,人们叫苦不迭而又无可奈何。真可谓“人情”猛于虎!

  其实,这种相互攀比、铺张浪费、带有功利的“赶情”并非真“感情”,这样的“人情风”并没“人情味”,而是一种庸俗关系和不良习俗。此风不可长,必须坚决抵制。

  怎样刹住变了味的“人情风”,还社会一个风清气正的环境呢?这不仅需要广大群众转变观念、移风易俗、勤俭节约,更需要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示范带头,才能抓住要害、堵住风源,从而跳出人情消费的怪圈。

  社会风气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风向标,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社会风气的好坏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社会风气的好转,根本在于加强党风建设,重点在于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社会先进群体的带头示范。为此,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到:

  在转变观念中树立纯洁的人情观。人际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但因每个人的道德准则不同,自然也有高尚和庸俗之分。高尚的人际关系以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为指导,以崇高的理想信念为根基;庸俗的人际关系则以自我为中心,以腐朽市侩的金钱观、利益观为信条。“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自古以来,“礼”就蕴含着舍利取义、互帮互助的真谛。所以党员干部在礼尚往来中,要坚持以情义为本,抵制厚礼薄情、以礼逐利的“人情风”。在操办好事、喜事时,绝不能以场面大小论体面、以礼金厚薄论情谊,而应追求“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崇高境界,珍惜“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质朴情感,让礼尚往来回归亲情友情的纯真本质。

  在移风易俗中树立为民的利益观。风俗形成非一日之功,有着时间的积淀,人们对此有一定的习惯性和依赖感。移风易俗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加群众的生产生活成本,损害部分群众的利益。因此,我们要把普惠群众,提高生活质量、提升生活品味作为移风易俗的重中之重。在推进移风易俗时,要提倡婚事新办,以集体婚礼、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提升婚礼仪式的纪念意义,收获真诚长久的生活祝福;要倡导丧事简办,以献花、植树等方式多追思、多纪念,体现厚养薄葬的孝亲美德;要倡议在生日、升学、入伍、乔迁等事宜时,通过一束鲜花、一条短信、一句问候等方式,真诚祝贺,增进感情,自觉抵制盲目攀比、跟风宴请、请客收礼等庸俗行为。

  在崇尚节俭中树立合理的消费观。用什么方式办红白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和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有怎样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观念,也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俗话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们要提倡节俭办事,文明庆贺。对非婚丧嫁娶的喜庆事宜,倡导能免则免、能减则减,不讲排场,不比阔气,尽量不设宴、少请客,不随礼、不收礼。婚丧事宜要量力而行,缩小宴请范围,降低宴席标准,摒弃铺张浪费、摆阔斗富的思想和行为。尤其要自觉抵制婚车成串影响交通、滥放鞭炮污染环境等不良现象,自觉抵制搭建灵棚、吹奏哀乐、乱撒纸钱、焚烧冥币等封建迷信活动。

  在率先垂范中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婚丧嫁娶是某些别有用心者搞“感情投资”的最好时机。党员领导干部、国家公职人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时刻清楚地意识到手中的职权是人民所给,当为人民所用,时刻警惕和防止在职务行为中滋生消极腐败的人情关系网。要严格遵守廉洁自律有关规定,以身作则当表率、做模范,带头破除陈规陋习,以文明健康的交往方式净化社会风气,努力建设和谐纯洁、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圈,让礼尚往来的优良传统重回理性轨道,再现和谐价值。(吴展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