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每日甘肃网记者 韦德占/摄)
每日甘肃网记者王占东 杨红丽/文 韦德占/图
“风很平凡,如果吹在夏天;水很平凡,如果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
对于自然之美,诗人将其写在纸上,学子将其吟在心上,游人将其追寻在诗和远方的路上。
而如今,令世人惊叹的是,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却把自然之美的升级版镌刻在了苍茫大地上。
6月28日,盛夏的热浪炙烤着原野,升腾起茫茫云烟,但在祁连山与合黎山之间,黑河之畔的高台县罗城镇却是一番阔水连天、水草丰美、天鹅翔集、爽风习习的生态传奇。称其“传奇”,不仅是它给游人带来了夏风和清泉,还因它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北岸是濯濯童山。
而同一时刻,高台东南85公里外的黑河上游,近3万亩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更是水网纵横、芦苇成荡、飞鹤凌波、蒲水映空,游人如织。
纵观发源祁连山,流至居延海,南北蜿蜒821公里的黑河,从上游的冰清玉洁到中游的秀美生态,再到下游的居延波光,处处萌发着生命的力量,绽放着生态的文明。
“如果没有黑河,腾格里沙漠就会由此向南、向东挺进,威胁张掖绿洲和河西走廊,而历史上的居延海也将面临干涸。”站在黑河湿地之畔,高台县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张汉军感触颇深。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管理科科长杨光祖告诉每日甘肃网记者:“其实,‘金张掖’金在‘水’上,金在‘黑河’上。没有黑河,就没有张掖绿洲,没有下游的‘弱水三千’。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张掖在国家、甘肃省的大力支持下,在张掖市和沿岸各县区的不懈努力下,科学地保护了黑河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使其发挥了巨大的生态价值。因此我们张掖人民感恩地说:‘祁连山是我们的父亲山’,‘黑河是我们的母亲河’。”
举全市之力保护黑河,打造河西走廊旅游新名片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贯穿张掖市、酒泉市金塔县和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最终汇入居延海。它因发洪时挟带黑沙滚滚而来而得名。
《山海经》、《尚书》、《周礼》等文献曾将黑河至居延泽的大片湖泊称为“西海”,将张掖以下的河段称为“弱水”。黑河两岸碧草连天,田畴如画,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黑河成就了“金张掖”的生机与活力。
据史料载,西汉以来,张掖始终是西北重要的粮食产地。唐武则天时期,甘州刺史李汉通奉命在张掖甘州屯田并栽种水稻,城北乌江乡很早就有了“鱼米之乡”的美称,味道纯正的乌江米曾一度成为贡米。
明清时期,甘州城内水湖约占全城面积的三分之一。 “苇溆秋风”、“甘泉观鱼”名列甘州古八景。
千年以降,清流奔涌的黑河也曾失色。在人们认识上的局限、经济活动加剧和盲目改造自然的行为下,昔日“甘州城北水云乡”的风光渐行渐远。
进入21世纪,张掖市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成为全国农业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张掖市以此为契机,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黑河流域综合治理。2008年,张掖市将生态作为立市之本,确定了“打湿地牌、作水文章,立生态市”的发展路径。
杨光祖介绍,2008年,张掖市将建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三个国字号的生态工程和滨河生态新区作为张掖十大工程的首要工程予以推进,将湿地核心区内2600亩开荒地整体退耕,恢复为湿地,并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治理污染源企业。今天“落霞与水鸟齐飞,碧水与蓝天相映“的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当时很大部分还是耕地、村庄和一条条臭水沟、垃圾塘。目前,这一规划6万多亩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已建成2.6万亩,成为我国离城市最近、规模最大、鸟类和植被最具特色的天然湿地,2012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2014年总价值约11.5亿元。
与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同步,黑河下游的高台县也展开了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及时斩断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垃圾逼河苗头,投入大量人财物,打造由湿地新区、黑河湿地公园和大湖湾文化风景区组成的大湖湾生态新区,一个比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体量更大,以湖水入苍芎的生态气象铺排在合黎山下,成为高台文旅产业的主阵地、对外展示的新名片。
逢盛世甘露滋神雀至,建设西部地区候鸟栖息新天堂
在张掖市全力推进黑河中游湿地恢复与治理的关键时刻,2011年,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获国务院批准建立。旋即,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挂牌,保护区自上游莺落峡至下游正义峡,跨越甘州、临泽、高台三县区14个乡镇,总面积61.75万亩,区内分布着丰富的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是全球8条候鸟迁徙通道之一的中亚通道的中转站和停歇地,也是我国候鸟三大迁徙的西部路线之一和国家I级保护动物黑鹳、遗鸥及Ⅱ级保护动物白琵鹭、大天鹅等珍稀鸟类的繁殖地。
为有效治理和保护黑河,10年来,张掖投资10多亿元,先后实施近20个项目。组织实施“张掖黑河流域湿地保护工程”、“黑河流域中游湿地恢复与治理一、二期工程”、“黑河湿地保护区能力建设工程”、“黑河湿地补助工程”、“湿地博物馆建设工程”等项目,将城郊湿地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继建成了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高台黑河城市湿地公园、甘州滨河生态新区、高台黑河湿地新区。
为保护湿地多样性和鸟类的栖息环境,建立了重点湿地保护点9个,恢复湿地11.5万亩,封滩育草9000亩、疏浚水系20多条37.6公里、退耕还湿地3600亩。自黑河湿地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张掖境域内湿地面积由10年前的21.04万公顷增加25.13万公顷。
为加强湿地资源管护工作,张掖市县区及相关乡镇同时成立了相应的保护机构和队伍,出台了《张掖市黑河流域湿地管理办法》,批准成立了湿地公安派出所,全力查处湿地周边围湿造田、乱开滥垦、乱捕乱猎、无序放牧等违法案件。
2016年6月,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管理局代表团专家考察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认为,张掖黑河湿地其生态特征与美国科罗拉多州圣路易斯湿地相媲美。
采访中,记者还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今年端午节,高台县在黑河上搞龙舟赛,一位高台县的姑娘领着自己的法国丈夫前来参加,这个法国小伙子说,高台的人居环境美、黑河的自然风光更迷人,很想和妻子留在高台,感受中国河西走廊的生态魅力。
古水今用红利共享,续写“弱水三千”新篇章
黑河不仅润泽了张掖绿洲,还成为维系下游内蒙古居延海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张汉军介绍,在国家的统一调度下,黑河已经实现了常年常态化向内蒙古居延海调水,每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12月至次年4月定期向居延海调水,其它时间内,视上游来水量情况,也会临时机动地向居延海调水,一条黑河不仅担负起上下游、左右岸的生态使命,更成为促进民族团结的连心河。
记者在张掖城市湿地博物馆内了解到一组数据:从2002年到现在,黑河上游莺落峡年均来水量约15.8亿立方米,每年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高台正义峡向下游下泄9.5亿立方米。以居延海为例,从2000年开始,黑河向内蒙古额济纳旗调水,2002年7月黑河水注入干涸近十年的东居延海,2017年东居延海的水面已经达到40平方公里,2018年上半年,东居延海的水面已经超过60平方公里。
记者在张掖城市湿地博物馆一幅黑河流域水系分部图上看到,高台正义峡以下的黑河被标注为“弱水”。讲解员说,这是黑河的古水名。在博物馆序厅,记者还看到了一块名为“弱水波涌”的观赏石。
据第六版《辞海》第三卷第1914页的记述与解释:弱水,古水名。凡水道由于水浅或当地人民不习惯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交通的,古人往往认为是水弱不能胜舟,因称“弱水”。辗转传闻,遂有力不胜芥或不胜鸿毛之说。古籍所载弱水甚多:(1)《书·禹贡》:雍州“弱水既西”,导水“导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上源指今甘肃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与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汇北大河后,称额济纳河)。《说文》作弱水。
而《红楼梦》里还有那句让许多人耳熟能详的话语:“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弱水”,在中国的文字语境里早已超越水利的既有边界,而深深地打上了文化和文明的印记。
往事越千年。21世纪的古弱水,在黑河湿地的修复和发展下,已不再是传说中的“力不胜芥或不胜鸿毛”的“弱水”,而是一条连接青海、甘肃、内蒙三省区的生态河流,在高台宽阔的河段上更能看到浪遏飞舟的快意。如今,黑河上下,不但湿地星罗棋布,更有绿洲怒放生命的力量,弱水不弱,花似海,景如画,成为生态文明的见证地、发展地。
2015年,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全球第八批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排全球重要湿地第2220块,是中国入选的第47块。张掖成为坐落在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上的城市,而居延海也成为各地游客争相前往的目的地,黑河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全球视野。
一张蓝图绘到底,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新标杆
上善若水。翻开人类历史的画卷,许多文明都起源于并发展在水陆交接的地区,如内陆河湖、海边和三角洲。
就如黑河之于张掖的紧密联系,从洪荒时期的在水一方到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再到后工业化时期的生态文明,黑河无不是张掖文明的命脉所在、文脉所在,理顺张掖与黑河的文明,能让人们重新认识张掖和张掖文化。黑河,也能让人思考张掖的未来……
新世纪以来,张掖在国家的支持下推进生态治理,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发展理念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引下,走出了一条思考、探索、创新并取得实践突破的生态发展之路、文旅转型之路。
目前,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经成为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沿线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开放的湿地公园已经成为文旅产业的新名片、主阵地,沿线人民已经吃上生态饭。
2008年—2009年,为建设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退耕还湿的农民,很多人已成为家门口景区的产业工人,年均纯收入从2008年的6000多元,增加到2018年的两万多元。
2012年以来,高台县依托高台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推进3.05万亩大湖湾生态新区建设,不仅带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提升,让高台县城城镇化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还为高台探索出一条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之路——文旅新产业。
如今,行走在高台县城北部的河岸,不仅到处林水茂然、移步异景,还有引领文旅产业的新动能、新模式、新经济矩阵正在迸发。比如,以崇文楼为代表的文化载体,以水上龙宫、垂钓园和湖舟赛、全国钓鱼公开赛为代表的体育赛事,以生态园、农家乐为代表的餐饮等满足旅游业吃住行游娱购的业态正在升级。
2014年以来,临泽县分批实施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湖泊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湖泊生态环境管护与宣传能力建设等7个项目,湖滨缓冲带累计增加1342亩,湿地修复4800亩,生态涵养林增加5400亩,宛如江南水乡。
近年来,黑河中下游的金塔县依托北大河和黑河水系进行生态治理与建设,不断做活水文章,以“两库一湖一溪”及城市防护林建设为重点,形成了集防风固沙护库、游览观光休闲为一体的城市生态绿化体系。鸳鸯湖水利风景区、金鼎湖湿地生态景区将金塔县城、金鑫工业区、鸳鸯池连为一体,为金塔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几年黑河中游连续调水,使内蒙古额济纳的胡杨林、红柳林、居延海等生态景观恢复了生机,沿岸大片连绵的胡杨林美丽如画,吸引了大量游人。位于戈壁深处的东居延海也重现碧波荡漾的秀美景色,形成了“额济纳金秋胡杨”旅游品牌。
这一切由生态释放的红利,源于对黑河湿地及祁连山生态的严格保护。
2017年,张掖市在先期建成运营水电站生态流量监控系统的基础上,启动建设了张掖市水生态保护监控信息平台,将全市主要河流、水电站、水库、渠道、灌区的水生态保护纳入监控信息系统,对水电站生态基流下泄情况进行实时查看、全程监管,对辖区内15条重点河流流量、水质、入河排污口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张掖市水务局农村水利办公室主任牛生海介绍,平台已接入36座建成运行水电站(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内17座)建成运行水电站的生态流量下泄数据、视频监控数据和保护区内外共66座水电站引水流量实时监测数据。
6月28日傍晚,沐浴着霞光,站在高台县境内黑河湿地岸边的城市雕塑“九九归一”前,张汉军介绍说,雕塑取材于《西游记》,再现了千年老鼋驼着唐僧师徒四人取经归来过通天河的场景,是九九八十一难的最后一难。
看着雕塑前游人来往的景象,张汉军告诉记者,“九九归一”雕塑丰富了高台城市文化的内涵,这背后还有不畏艰难、干事创业、终有收获的激励寓意。就像保护黑河湿地一样,不经历艰苦奋斗,就没有生态的安全和红利,保护生态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比如尽快制定法律,把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纳入法治轨道;完善区划调整,使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界更趋合理;提高全民湿地保护意识,树立新型湿地环保理念;坚持保护与利用兼顾、保护为先的原则;广开筹资渠道,加大湿地保护的投入力度;保护水资源,确保湿地水量;建立黑河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等。
采访结束,与张汉军分别时,他手指着黑河北岸、合黎山下东西绵延的森林说:“那是我们从2012年开始种植的4000亩胡杨林,每到夏天,林下是花海,有马鞭草、金鸡菊、百日草,还有许多你们不常见的花草,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希望有机会去观赏。”
回首间,记者感到,远处一排排新生的胡杨林像是年轻的卫士,驻立在河西大地,成为坚实的屏障守护着黑河,而山花四溢的芬芳,像是写在大地上的赞美诗,讴歌这边热土上,为生态文明建设付出心血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