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40年】张家界:变化、逐梦、传承 几代人匠心独运重现繁华盛景

来源:红网 作者:文卓 编辑:郑江晖 2018-06-30 10:34:29
时刻新闻
—分享—

“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报道——《大潮颂》。

1970年,澧水大桥。(摄影 安用甫)

大庸县澧水河两岸。(摄影 安用甫)

一湾碧水绕城,澧水两岸高楼鳞次栉比。(摄影 张潘)

天蓝水清,碧波荡漾,山水相映,城景交融。(摄影 张潘)

飞桥横空宛如水面上腾空的长龙,带来更便捷的交通。(摄影 张潘)

夜幕下的张家界,宛如银河星斗,光芒璀璨。(摄影 张潘)

  红网时刻张家界6月30日讯(记者 文卓)桨声悠悠,划过了澧水两岸古庸国千年的辉煌,碧波荡漾,传颂着土司王朝铁马金戈的不朽传说,从依山傍水的大庸县破壳而出,改革开放四十年,建市三十年,一代代辛勤的建设者点亮了澧水河畔的华灯璀璨,重现千年前古庸国的繁华盛景。一湾碧水绕城,高楼鳞次栉比,四季花朵摇曳生姿,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绝版的自然风景、古老的历史文化、特色的民族美食令游客心驰神往,水草丰美、木桥蜿蜒的公园如雨后春笋般绽放在城市的版图上,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如今的张家界,已是镶嵌在武陵山片区城市群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变化:山水相映城景交融

  “小时候,我家就住在了茅塔,这原来就是茅草丛生偏僻荒芜的地方,不远处,百年崇文塔立在巍巍天门山下的澧水之滨,站在我家望天门,天门山凌空独尊,澧水岸边,不宽的马路上,一到下雨天。便是一地的泥。”永定区崇文街道宝塔岗社区居民王萤倩说,“那时候不理解外婆想去离天只有三尺三的天门之巅的愿望,只爱屁颠屁颠的跟着外婆走上两个多小时,走过不宽的马路和山路。在文昌阁一带看热闹的花灯与舞龙,人挤人的,这就是记忆中最有趣的元宵节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张家界人,建市三十周年,已经三十而立的王萤倩是同这座新兴之城一起成长,她说,外婆离开多年,没有看到天门山下澧水岸边这璀璨的灯光和宽阔的马路,而茅塔不再是茅草丛生之地,现在一出门即是四月芳菲,绿水绕城,上天门山只需要片刻时间。

  “'天门狐仙'来了,'天空之城来'了,'蓝色仙女湖'来了,'苏木绰'来了。茶余饭后,老邻居聊着翼装飞行,黔张常铁路开工了,张桑高速通车了,朋友圈里晒着豆川坡的桃花,崇山的银杏,和开遍王家坪的映山红。”王萤倩感叹道,家门口的变化日新月异,越来越美,这种步步皆景的变化,像跟我一样的同龄人感受最深刻,我们同这个城市一起长大,现在接过建设它的重任,相信未来的张家界会越来越好。

  “澧水绕群山、七溪皆归源、绿廊通山水、一城带九岸”这是张家界中心城区景貌结构的生动体现。十二五期间,以打造大交通和“三带三区”、“三化三改”为重点,城市提质升级成效明显,黔张常、张吉怀高铁,张花、张桑、桑龙、宜张、安慈高速公路等项目或开工建设或已经建成通车,武陵山片区区域性旅游交通枢纽城市已见邹形。中心城区澧水大桥、白马泉高架桥、西溪坪东互通立交改造主线桥、张联公路、中心城区滨水环线、澧水大桥南延伸段高架桥、西溪坪东互通立交、杨家溪体育公园、宝塔岗公园二期、沙堤大道、桔坪路、融山东路、机场北路、武陵山大道、子午西路延伸段、杨家界大道、沙堤大道等互联快捷通道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已建成通车或者在稳步推进。城市功能、旅游商圈、金融物业、生态保护不断完善,景城一体的蓝图正在逐步绘就,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建设进入快车道。

  逐梦:有幸成为时代造梦者中的一员

  仙山花谷,满目苍翠。盛夏时节,张家界老道湾景区依然姹紫嫣红,游人如织。

  “尽管现在将景区租给了开发商,但是租金给全村村民每人每年增加了300多元纯收入,解决了村里面50多人的就业问题,去年建成通车的邢大公路和景区公路让周边交通更加便捷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村里马上落地的天伦高端养老项目,也会让更多人受益,景区的发展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张家界以旅游立市,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抓住了机遇,旅游带动了村子的发展,老道湾景区成为张家界知名的旅游地,让我们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谈起这几年的变化,家住永定区官黎坪街道办事处现年63岁的杆子坪原村主任赵国平很激动,他说他感到最幸运的,就是亲自参与见证了景区的创建工作,看到现在村民们生活幸福,收入年年攀升,周边环境越来越好,城市发展越来越快,作为一名张家界人,感到无比自豪。

  建市初期,赵国平在怀化电业局大庸电力局工作,负责现在永定区官黎坪办事处这块的农村用电,1998年当选为杆子坪村村长,建市以后,因为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天门山的初期开发,2002年,他辞去了官黎坪农电站站长职务,着手搞村里的旅游开发,他带领村支两委一帮人将老道湾景区开发成功,现在老道湾度假景区已经成为张家界南线旅游的起点,成为张家界旅游版图上尽情绽放的美丽之花。

  近年来,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围绕“对标提质旅游强市”战略和”11567”工作思路,不断完善“三星拱月 月照三星”的全域旅游格局,大庸古城、陈家溪特色街区、天门山先导区、市民广场、桃花溪谷、武陵印象、思善桥明清古街、黄龙古镇、“张家界千古情”等一大批旅游项目或顺利竣工或加快推进,西线旅游已经完成上线,石堰坪等特色乡镇让乡村旅游势头强劲,遍地开花。智慧旅游城市建设不断发展,旅游助推脱贫成效明显,张家界正朝着在全国、全省率先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区高歌猛进。

  传承:关于老大庸的文化记忆

  珍惜现在,不忘来路。张家界市博物馆,这座2016年9月建成开放的新城市地标,吸引着越来越多人了解张家界的过去和未来,来到这里,就像是翻开了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张老照片背后,都有一个关于梦想、发展、创新、崛起的故事,从张家界地质文化,历史文物、民俗风情、城市规划,展现了张家界从古代到现代的城市发展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走进一个个展览厅,还原的吊脚楼场景、石堰坪古建筑群、出土文物,那些带着厚重历史气息的老照片,让人穿越浩瀚时间,感受城市沧桑巨变。“在我小时候,大庸县中心城区,就是南门口一带, 记忆里,南门口大多是木质房屋,古色古香的木质吊脚楼,也是来往的客商和商品进入城内的必经之路,是县城内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有很多当时很出名的店铺,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五十多岁的陈先生就住在市博物馆附近,一有空就会来博物馆看看,回忆下过去,感受现在的变化。他说,南门口正在兴建的大庸古城项目,他很期待,希望能再现当年老大庸的繁华。

  谈及印象最深刻的变化,陈先生说,城市建设确实让他感到惊喜,但是还是希望保留一些老大庸的记忆,特别那些有着民族历史记忆的文物、景点等等,我们要珍惜现在,更要不忘来路。

  目前,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保单位1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5处,均落实了巡查制度和保护措施。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共普查登录文物15113件(套)。至2017年,共征集文物2800多件,修复253件;市博物馆建成后,免费开放,每年开馆达300多天,接待游客在45万人(次)以上,其中境外游客达200批次以上。

  三十年,时光荏苒,三十年,浮光掠影。当年的破旧的青瓦房、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早已经被高楼大厦和宽阔公路代替,靠南门口水运码头连接的外面世界,也悄然变成了机场、高速公路和火车站。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将提质澧水两带、拓展新城两区,加快推进城区特色街区、武陵源城区、旅游风情镇及天门山先导区建设,做好城市控违和拆迁安置,进一步增强城区的带动功能,加快新城区特别是旅游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促进张家界国际精品旅游城市的建设。曾经那座深藏于大山深处的小城,正在四季轮回中披上姹紫嫣红的衣裳,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了翻天覆地改变和满满的幸福感,未来的张家界,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吸取湖湘大地孜孜不倦的营养,加快绘就新湖南建设的“张家界样本”,朝着更加美丽的明天远航。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