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记者 龙芳华 通讯员 李贵 郴州报道
“我在秧溪河边住了一辈子,以前晴天风一吹,这里就像刮沙尘暴,令人睁不开眼,白衣服变黑衣服,手上总是有一层灰;雨天水一冲,尽是烂泥,又像进了沼泽地。”6月20日,回想起苏仙区重金属污染整治前的场景,58岁的苏仙区观山洞街道下白水村村民首梓汗不禁感叹。而如今,他每天早上都要来散步的秧溪河畔东湖公园,水榭亭台,芳草茵茵,绿树鲜花错落点缀,还吸引了郴州长卷项目的入驻。
过去:鼓了“钱袋子”,废了好生态
郴州市苏仙区,矿产资源富集,被国际地质届誉为“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也是大自然赐予苏仙区人民的“钱袋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秧溪河上游矿业经济发展鼎盛时期,曾有矿企近千家,矿业经济占全区GDP的60%以上。但每年直排秧溪河废水也达2000余万吨之多。
鼓了“钱袋子”,也废了好生态。被当地居民亲切称为“母亲河”、湘江二级支流的秧溪河,经历连续采选矿浩劫后,植被严重破坏,重金属污染高超标。铅、砷、镉等重金属污染物指标超过国家标准数十倍。全长40.18公里、流域面积150平方公里、灌溉面积3.24万亩、覆盖人口8.01万的秧溪河,也“荣升”为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的重点对象之一。
“排毒”“养颜”两个手术治理重金属污染
如何改变采矿造成了巨大的生态破坏?苏仙区做了两个手术,一个是排毒,一个是养颜。苏仙区积极响应全省将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号召,将重金属污染治理作为全区一号工程、民心工程、美丽工程来打造,针对长期以来粗放的开采方式给郴州乃至湘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实行“休克式”疗法,将668家采选矿企业,整合成28家。
同时,苏仙区通过河道治理、清运尾砂等方式,整理可开发土地近3000亩,建成沙滩公园、体育公园、王仙岭东湖等公共活动场所,着力将其打造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配套基础设施。
“我们在理念上,追求可持续发展;在方式上,坚持统筹推进,从治标入手,为治本赢得时间和先机。”苏仙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志红说,苏仙区一方面按照“减少数量、规范开采、综合利用、消除污染”原则,引进循环经济的理念,推动钖涛化工、金旺铋业、云湘锡业、郴氟化工等一批核心企业技改升级,逐步实现由资源开采型向循环利用型转变。
其中,仅钖涛化工,运用全国最新工艺氯化提金法,每年便可消减含砷尾砂(渣)180万吨,从中回收三氧化二砷1.2万吨,减排砷、铅、锡、锌、锑等重金属4万余吨。另一方面,投资20亿余元,深入实施坳上段重金属污染治理、苏仙区受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河道废石流及尾砂清理、历史遗留废石场整治、城乡绿化攻坚等项目,安全封闭尾矿库43座,整治历史遗留废石场26个,修筑河堤9.4公里,覆土50万方,清运尾砂100多万方;覆土还绿3.2万公顷,建设生态公益林4.6万亩,封山育林6.5万亩。
现在:重金属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
“通过不断努力,湘江流域(苏仙段)重金属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李志红说,根据流域内12个地表水检测点的监测,河流断面水质稳定控制在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以内,合格率达到98.64%。其中,砷、铅、镉、锌、铜排放量,分别下降到治理前的9.2%、6.0%、1.4%、0.6%、1.1%,是国家排放标准的20%、40%、10%、0.8%、0.5%。
苏仙区森林覆盖率达67.7%,城区绿化覆盖率达50%,村庄绿化率达40%以上,分别较四年前提高了2个、4个和5个百分点,西河沙滩公园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是郴州市唯一一个获得该奖项的项目,助力全市成功摘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