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半月谈:“黑”转绿、“退”还绿:“绿金”长江经济带的启示与挑战

来源:半月谈网 作者:陈刚 王贤 韩振 编辑:redcloud 2018-05-31 10:35:24
时刻新闻
—分享—

  “黑”转绿、“退”还绿、绿生“金”

  长江经济带三条绿色发展路径的启示与挑战

地处长江经济带的浙江省长兴县,一位河长正在巡查河道 徐昱 摄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前不久召开的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路子。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

  半月谈记者近期在长江沿线多个省市调研发现,上中下游处于经济发展不同阶段、资源禀赋与生态条件各异的地区,面对长江保护与发展这一时代命题,探索出了不同的绿色发展路径。

  曾经污染严重的老工业基地如何实施保护?贫困落后的乡村与被破坏的山水如何同步转变?绿水青山如何转化为“金山银山”?“转型之问”的背后,是长江经济带省市对绿色发展路径的求解与思索。

  由“黑”变“绿”: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新中国建设史上,一批老工业基地依托长江而兴。时至今日,工业基地的“黑色属性”日益威胁长江生态,由“黑”转“绿”的转型已是刻不容缓。

  上海宝山,昔日大小货船麇集的吴淞口,已变身亚洲第一大邮轮母港。不远处,2017年初揭牌的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让钢渣回填滩和铁砂采砂场重现滩涂湿地旧貌,优美生态因之“复活”,引来百余种鸟类栖息。

  老码头、老堆场、老厂房的身影已成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家家研发总部,一处处大数据集聚地。依托宝武钢铁等大型国企,吴淞口建成上海钢铁交易中心、欧冶云商等重大项目,成为全国钢铁电商重要平台。

  与宝山类似,武汉青山区也正在经历产业结构的巨大转型。

  从粉煤灰“山头林立”到武汉第三大生态公园,紧邻棚户区、水域面积760亩的戴家湖见证了武汉青山区通过生态修复“浴火重生”。

  青山区因武钢设区,财政收入近八成来自重化工企业,近年大力实施产业升级与城市转型,全面转向高端制造业、高品质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成效逐渐显现。

  以“退”为“进”:生态恢复搬撤并举

  清澈的小溪从山间流过,村口不远处高耸入云的山坡上,昔日一级级梯田已变身苍翠灌木丛。

  “以前山上全被开垦种了粮食,秋收后满眼光秃秃的,现在种满了树,一年四季都是绿油油的。”三峡库区腹地重庆巫山县庙堂村党支部书记王安辉抬头指着坡上的梯田说,过去满目疮痍的大山长出了新绿,走出大山的村民也扎下了新根。

  庙堂村原是庙堂乡,全乡仅有3000余亩海拔1200米以上的贫瘠耕地,粮食亩产仅250公斤左右,有“重庆第一穷乡”之称。10年前,全乡2300多人散居在茫茫深山之中,砍树生火,开山种田,大量森林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严重。为保护青山绿水、摆脱贫困,该乡在全国率先实施整乡生态扶贫搬迁。

  生态搬迁富了群众,救了青山。随着生态好转,当地野生动物繁衍迅速,经常“光顾”昔日的村子。

  同样是以退为进,长江退捕也在积极推进中。渔船回购、渔网收购、渔民培训再就业……贵州赤水的全面禁渔试点正步步推进。在长江下游的江苏,一些地方也已有所尝试。如南京投资1600万元对长江三桥至二桥段128艘捕捞渔船、256人进行了转产安置;苏州、镇江等地更为此投入上亿元。退捕已成为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统筹工作的关键词。

  靠“绿”生“金”:生态富民叠加双赢

  近年打出“全景赤水·全域旅游”招牌的贵州赤水市处于乌蒙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内,当地除生态旅游外,还推进金钗石斛、商品竹林、乌骨鸡、高山冷水鱼等绿色产业,2017年10月底成为贵州省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

  其实,当地丹霞地貌过去多年一直“养在深山人未识”。“从贵阳到赤水要走两天,再好的生态优势,也无法转变为发展优势。”赤水市长谭海说。当地采取政府投资、社会融资和“一事一议”模式,致力扶贫路、产业路、小康路、旅游路建设,既打通了景区联接通道,又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游客井喷式增长。

  如今赤水的生态产业已逐渐驶上“快车道”。当地干部认为,这关键在于形成良性循环,重点在于夯实基础设施、构建产业体系。“不能把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否则扶贫可能就没法干了。”谭海说。

  上海崇明区则在流转土地上做足了文章。凭借土地流转,立体种养让“生态农业+旅游”风生水起;空闲民房在专业团队手中换上民宿新装;公园和健身步道成了村里新地标……崇明区竖新镇仙桥村村支书管仕忠告诉半月谈记者,这个十年前岛上有名的贫困村,如今农民年均收入已超过2万元。

  崇明于2016年9月21日提出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并制定“十三五”专项规划,提出排出的水质量要优于注入的水。借力此前用于高铁、船舶的污水处理设施和技术,计划2018年底实现所有处理后生活污水水质达一级A类标准。

  “‘生态+’的路,走起来有难度,但我们现在有势头,将来有信心。”崇明区委书记唐海龙说。

  “行”而后“思”:统筹协调仍需发力

  探索出来的绿色路径,怎样一直走下去?各地干部群众多有思考与建言。

  受制于产业环境不够成熟、政策瓶颈难以打通、财力匮乏后劲乏力等因素,基层担心绿色发展成为常态化路径面临“小马拉大车”难题。如武汉青山区有武钢、一冶等12家大国企,青山区相关负责人说,他们多次与辖区重点企业就生态建设举行会商,企业态度积极,但因企业自身发展不尽乐观,配合难以到位。

  多位基层干部和企业负责人认为,可开展长江经济带重化工基地转型创新实验,以环境硬约束和利益补偿共享机制调动各方积极性,如给予企业一定财税、土地利用等方面政策支持,完善地方政府、上级部门、企业间协调机制等,以逐渐形成合力。

  部分基层干部反映,因绿色发展事关民生,涉及财政、民政、住建等诸多部门,建议完善政府牵头的跨部门协作机制。在推进长江退捕和渔民转产等工作时,宜采取“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试点先行”的办法,风险评估和合理补偿及时跟上,必要时国家与地方应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扶持。(半月谈记者 陈刚 王贤 韩振)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