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月以来,由湖南省委网信办、湖南省文化厅主办,湖南红网新媒体集团承办“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标推选活动”引发社会关注的热潮。从报道内容看,举办此次活动主要是意在凸显湖南的底蕴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湖南的独特魅力和整体形象,展示湖湘文化的发展成就。
我们看到,在这些参选的“文化地标”中,既有毛泽东同志故居、岳麓书院、老司城遗址等一系列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文化名胜,也有宁远文庙、里耶古城等一些媒介曝光率较低的历史遗迹,还有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等新兴的公共文化场所,这些文化地标都颇具代表性。暂且不论最后评选出的“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标”是哪些,先不妨说说推选“文化地标”对于传承湖湘文化的创新意义。
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显得紧迫而必要。从中央到地方,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曾记得央视播出过一系列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第一集《大道之行》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观念的重要讲话,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容。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作为领导人,有一些老前辈就跟我讲,作为中国的领导人要干什么呢,就是不要把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文化搞丢了,还应该在你们手里传承下去。”显然,传承与宏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增强文化自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湖湘大地“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各类文化遗产丰富,值得好好挖掘开发,发挥它们应用的价值,为“文化强省”增添强劲新动能。如岳阳汨罗保存了一整套纪念屈原的祭祀仪式,不少家长和学生会在开学或毕业时祭拜屈原,这屈子祠祭祀是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当代文化传承的价值不言而喻。而且就在今年3月底,省委书记杜家毫在岳阳调研时,曾赶赴屈子文化园考察,并表示“非遗这块牌子非常珍贵,一定要珍惜祖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一定要更加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回到此次“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标推选活动”上来,活动通过评比推荐,充分发挥各地“文化地标”的自我积极性,主动展示自己最富有文化内涵的一面,创新而高效。正如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禹新荣在活动启动致辞上所言,推选文化地标的目的,还是“推动湖南文化创新发展,让更多的人参与文化、创造文化、享受文化和支持文化,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贡献文化智慧和力量”。因为好酒也怕巷子深,没有对文化地标的宣传传播与互动展示,一切或将无从谈起。
文化地标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极具代表性的可视符号,它承载了许许多多的历史记忆,也彰显了当地的地域特色。如果我们连自己家门口的人文事迹、历史名胜都不能如数家珍,又如何让湖湘文化走出走,让世界更好地领略它的独特魅力?
换言之,离开了这些,文化传统无疑会沦为一句空话,而湖湘文化要想“走出去”,形成文化软实力,就得创新传承。在某种意义上,文化地标的全民参与,这本身就是一种春风化雨般的相互浸润。让我们“为湖南文化再加油”,真正释放“文化地标”传承湖湘文化的新动能。
文/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