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常德西洞庭湖湿地:半年时间监测到的物种多了20种

来源:红网 作者:黄刚 编辑:杨滋 2018-05-14 09:07:10
时刻新闻
—分享—

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梅碧球现场介绍情况。

西洞庭湖现场景观。

工作人员曾伟坤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一片杨树林,植被严重受影响,现在成了鸟类、植物的天堂。

  红网时刻常德5月14日讯(记者 黄刚)“去年10月至12月,汉寿县用不到两个月时间,将保护区核心区内的5万余亩欧美黑杨全部清退。”湖南省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梅碧球说,一场轰轰烈烈的“清理黑杨”攻坚战在西洞庭湖的核心保护区打响。到目前为止,半年时间里,监测到的植被多了6种,鸟类多了14种。

  5月13日,“美丽中国长江行——共舞长江经济带·生态篇”网络主题活动湖南站近70人采访团,乘船踏上了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的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感受洞庭生态新变化。

  西洞庭湖湿是我国淡水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东亚候鸟的重要越冬地和长江流域淡水鱼类种质资源库。

  这里生长着维管植物87科259属414种,拥有鸟类15目50科217种、鱼类9目20科111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鸟类白鹤、白尾海雕、东方白鹳、黑鹳、白头鹤等。

  然而在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湖区群众砍掉原有的水杉、柳树等,大量引种黑杨,更有甚者围湖种杨。直到整治前,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黑杨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

  “欧美黑杨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巨大,严重影响了候鸟、鱼类的产卵和觅食。加之炸鱼、毒鸟、违规采砂等非法行为发生,曾经的候鸟天堂,渐渐变得候鸟迟迟不愿南归,天鹅更是难觅踪影。”保护区工作人员曾伟坤告诉记者。

  去年10月至12月,汉寿县用不到两个月时间,将保护区核心区内的5万余亩欧美黑杨全部清退。“你看,现在这里的环境,鸟声不断,蝴蝶飞舞,所有的植被层都普遍长高了近半米。”曾伟坤说。

  为了加强对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从“依法治区”做起。为了彻底杜绝湿地内乱垦乱栽、滥捕乱猎、插网圈湖、采砂挖砾等非法行为,2009年至2011年,在湖南省和常德市的支持下,汉寿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河湖洲滩专项整治工作的通告》《关于加强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与管理的通告》和《湖南省汉寿西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为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2015年7月,湖南省政府将林业、水利、国土、环保、畜牧水产、旅游、交通运输、海事8个部门的行政处罚权赋予保护区,在保护区的区域范围内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工作;2016年3月,汉寿县政府批准成立保护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同年8月,《湖南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办法》通过省法制办审核挂网,成为湿地保护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

  有了政府的强力保障和有效宣传,西洞庭湖的渔民们也意识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2015年7月,西洞庭湖湿地保护协会正式成立,由西洞庭湖湿地保护、科研及科普相关的企业、单位及湿地保护方面的专业人士和保护区周边社区、湖洲生产经营者自愿发起,工作职责除了推广环保知识外,还有巡防监督、环境维护等。目前,该协会共有300余人。

  “只有洞庭湖生态好了,咱们的渔业资源才能持续利用,鸟儿才会回家,人们才会到洞庭湖观光旅游。”西洞庭湿地保护协会的会长刘克欢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