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汶川震区灾后十年巨变靠的是什么?

来源:西安网 作者:图八木 编辑:司马清 2018-05-10 19:04:53
时刻新闻
—分享—



  十年,似乎很短,以至于我们感到2008年那个难忘的5月那所有的泪水和感动,此刻还在我们心头回荡;十年,又似乎很长,以至于那些在十年前亲历震灾的记者,在2018年5月重访此地时,为震区这十年的沧桑巨变惊叹不已。(5月8日《新京报》)

  今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有人说,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十年时间,在地震灾难中幸存下来的高龄老人,很多已经过世,当时的中年人,也已步入老年行列,儿童也都已经考入大学或者走上社会参加了工作,那个当时只有3岁的“敬礼娃娃”郞铮也已经长成翩翩少年。十年的时间过去,灾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用时间来称量,而是以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来称量的。

  据四川官方公布的信息,灾区十年建设,各项经济指标都是地震前的3倍以上,震区经济在党和国家,以及全国其他帮扶单位和全国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不管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旅游开发、当地人的精神面貌,都有了质的飞跃,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有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撑,兄弟省份与单位的帮助分不开,也与灾区的人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分不开,但最主要的,还是靠的那份精神,那份全国人民同心同德、砥砺前行的抗震精神。

  党和国家的关心与支持是灾区浴火重生的最直接因素。“家是最小国 国是千万家”。在灾区人民受到地震引发的灾难的时候,强大的党和国家引导全国各族人民携起手来,共同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为灾区群众重建家园。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没有强大的祖国,灾区人民就不可能在灾后十年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灾后重建效果就不可能达到如今的程度。据官方统计,中央财政拨款和全国和全世界的援建资金上万亿元,如此庞大的资金量,没有国家的统筹协调和积极拨付,就不可能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到位,灾区群众就无法在短期内重新恢复生产生活,重新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兄弟省份和全社会的帮助是灾区持续向好的不懈动力。“一双筷子哟,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哟,牢牢抱成团”。灾后重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全国每一个经济发达省份,对口援建灾区的一个受灾县,通过对口援建,将有限的资金统筹利用起来,使之达到效益最大化。山东省对口援建的北川县,根据要求重新选址,在新址上新建了一座北川县城,不但建设得更好,面积也是原来县城的三倍以上。其他经济发达省份,也各自为对口援建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才和财力支撑,使受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快恢复。同时全国和全世界的各项捐款,也为灾区的重建和发展提供资金保证,才使得灾区在灾后十年能够有如此巨大的变化。

  灾区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是灾区发生巨变的内在力量。“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的眼神”。灾区幸存下来的人民群众,在经历失去亲人的阵痛之后,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毅然决然地投入到灾后重建之中,不为别的,就为了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对灾区人民的满怀期待,期待灾区人民能够“挺住”,能够挺过地震带来的灾难,能够重新“雄起”。灾区人民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在党的领导下,在国家和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发挥伟大的抗震精神,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双手重新建设自己的家园,开拓出了一条全新的重建之路,使自己的家乡,在灾后十年内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变得更加美好。

  灾后十年,抹不掉的悲痛已成过去,灾区人民已经把悲痛转化成了重建的力量,在党和国家的密切关注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和全世界人民的祝福下,加快重建步伐,短短十年就取得了巨变。十年巨变靠的是什么?是党的坚强领导和国家的强大支持。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灾区人民就很难取得如此成就,因此,灾区人民应当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砥砺奋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