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奋进 巨变 展望】剑门关高级中学:办好让人们满意的教育,是我们表达感恩的最好方式

来源:四川新闻网 作者:熊强 陈淋 编辑:郑珂 2018-05-09 12:01:21
时刻新闻
—分享—

剑门关高级中学

  四川新闻网广元5月7日讯(记者 熊强 陈淋 摄影报道)还记得5.12汶川地震发生时,当时的四川省剑门关高级中学成了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点,因为校舍受损严重,学生只能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上课,帐篷学校,成为当时网上搜索的热词。

  地震后,经过对口援建和灾后重建,学校总面积扩大,一跃成为全县占地面积最大的学校。

  如今,十年已经过去,随着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科技楼、综合楼、艺术楼、标准化运动场等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学校跨上发展快车道。“学校的环境越来越好、设备设施越来越齐全,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些来之不易成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党委书记、校长邓思勇说。


[NextPage]

学校操场举行的足球比赛

  讲述:震后,帐篷学校成为一大“特色”

  四川省剑门关高级中学原名剑阁县沙溪中学,原为一所乡镇初级中学。

  2003年9月,剑阁县城由普安镇搬迁至下寺。当时新县城基础建设薄弱,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教育现状与县城人民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原沙溪中学基础上建一所能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高完中。但受制于资金严重短缺等多种因素困扰,在短期内县财政无力解决。

  2004年初,浙江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对口帮扶项目“之江教学楼”工程选址沙溪中学;2004年5月16日,“之江教学楼”正式开工建设;2006年4月12日,“之江教学楼”竣工并投入使用。

  好景不长。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几乎让学校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受地震影响,学校的一些硬件设施受损严重。学校一时成为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点,学校的空地上,搭满了临时救灾的帐篷。

  为了帮助当时的高三学子顺利完成高考,学校克服各种困难,让高三学子在帐篷复课。帐篷学校,成为当时网络搜索的热词。

  说到“帐篷学校”,学校副校长李映伦打开了回忆的时光之门。“虽然那时的条件很艰苦,但是我们依然坚持。”李映伦说。

  震后,经过对口援建和灾后重建,学校总面积扩大,一跃成为全县占地面积最大的学校。随着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科技楼、综合楼、艺术楼、标准化运动场等工程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和提高,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办学规模逐年扩大,至2018年春季,在校师生已达4500余人,教学班级77个,学校正跨上发展的快车道。

  6日的中午,太阳炙烤着大地,在学校的操场上,两个班级正在举行足球比赛,“加油声”振聋发聩。拼抢、传球、射门,这奔跑的场景,正如当下的剑门关高级中学一样,是它成长的季节。

  十年,是沧海桑田,也是弹指一挥。过去的伤痛,他们已经抚平;今天的成绩,他们有理由骄傲;未来的辉煌,更需要他们去奋斗。


[NextPage]

学校硬件设施

  感恩:办好让人们满意的教育,是我们表达感恩的最好方式

  王琦,剑门关高级中学高三生物老师。十年前,当地震发生时,她还是该校一名初三学生。“地震发生后,我们不断收到社会对我们的帮助,正是这份帮助,时刻提醒我要好好学习。”王琦说,大学,她选择了师范类院校,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回到母校工作,“我不仅要把知识交给我的学生们,我更要让他们知道并懂得感恩的情怀,让他们把感恩之情带给更多的人。”

  “地震中,全校师生的团结,让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走得更近;震后,无论是来自对口援建的省份、还是来自社会各界的帮助,让我们学校在硬件设施和软件实力上都有质的提高。”邓思勇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份情谊,我们永远不能忘记,“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办好让人们满意的教育,是我们表达感恩的最好方式。”

  办好让人们满意的教育,剑门关高级中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巍巍剑门关,悠悠清江水。龙江献真情,大爱永无疆。……”就像校歌中所唱的那样,深怀感恩的剑门关高级中学全体师生正满怀豪情,积极向上,正在为早日把学校建成“高质量、能示范、有特色”的一流高完中而拼搏奋斗。


[NextPage]

学校硬件设施


[NextPage]

学校硬件设施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