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湖南这场脱贫攻坚战役中,涌现了一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他们沉下村,投身脱贫攻坚,精准把脉、精准施策,用“绣花功夫”改变着贫困村贫困面貌,用行动兑现了“扶贫路上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的誓言。红网4月25日起推出湖南扶贫典型系列报道,讲述他们的情暖扶贫故事。
红网时刻记者 李慧 长沙报道
一年四季一身迷彩服、一双半桶靴,直到牺牲时都是这身装扮;用的简单,一条毛巾,几年也舍不得更换;行的简单,出差住最便宜的旅店,吃十几块钱的盒饭……这就是常德市石门县薛家村的“名誉村长”王新法,获评“全国脱贫攻坚模范”“中国好人”“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等。他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却始终激励着扶贫干部在扶贫的道路上牟足劲加油干。
2013年,退休后的王新法响应党的号召,从石家庄来到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义务扶贫,他扎根薛家村,倾尽个人积蓄和心血,将一个深度贫困村打造成省级文明示范村,自己却因劳累过度倒在攻坚指挥部。他提出了“共富”奋斗目标,建造“山河圆”烈士陵园,将68名英烈遗骸集中安葬,推进移风易俗,绘制好薛家村脱贫发展的红、绿、本“三色”蓝图……
当时的薛家村是一个偏僻的土家族村寨,是远近闻名的“穷窝子”,全村有贫困户73户246人。许多乡亲还住在盖着杉木皮、摇摇晃晃的老木屋里。村小学空荡无人,孩子们只能到离家五六公里远的学校上学;村里没有集体经济,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
王新法来了之后,这里发生了巨变。
奔向“共富”:打造扶贫的“军人志愿军”
王新法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踏遍薛家村的山山岭岭、沟沟坎坎。他访真贫、解民困,尤其对老弱病残人员格外上心。
王新法决心用军人的精神引领老百姓打一场脱贫攻坚战。2014年春,与6名老战友发起成立“与民共富军人团队”,并响亮地提出两个“共富”的奋斗目标:一是从精神上致富,即对党的坚定信仰,对国家的绝对忠诚;二是从物质上让每个老百姓都过上富裕的生活。这支扶贫的“志愿军”,用行动展示现代军人的奉献精神和团队精神,并用这种精神照亮土家村寨脱贫致富奔小康之路。
薛家村隶属的石门县是革命老区,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王新法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带领军人团队和乡亲们,修了一条通往六塔山的7公里长盘山公路,开辟荒山300多亩,栽种数万棵油茶树、数千株楠木、红豆杉、八月桂等名贵树种,建造“山河圆”烈士陵园,将68名英烈遗骸集中安葬,并举办“让烈士回家”公祭活动。紧接着,王新法顺势而为,倡导生态殡葬改革,支村两委和“与民共富”团队挨家挨户做工作,薛家村人将71座祖坟迁上了六塔山。
“旧俗陋习的涤荡,靠一阵风是不够的,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将自我管理和社区监督结合起来,达到文明治村的目的。” 王新法每月组织一次新型农民培训班,组织制定了《薛家村共同富裕社章程》《薛家村村规民约》。通过传统教育、移风易俗,村民的精气神提上来了,没有了“等、靠、要”的懒汉思想,支村班子战斗力显著增强,村里大小事情一呼百应。
精准挖穷根,建起了“绿色银行”
王新法描绘出薛家村脱贫发展的“三色”蓝图:一是红色,即老区人民的革命史,以红色旅游兴村;二是绿色,即薛家村山清水秀的原生态风景,以绿色茶业富村;三是本色,即薛家人原汁原味的土家生活画卷,以本色治理立村。他向乡亲们承诺:“要让六塔山更高,渫溪两岸装路灯,家家户户通电、通水,水泥路修到阶基下,安家小学改造成花园,建小广场、球场,大家没事的时候去喝茶,去跳广场舞……”他的话,让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土家人心里乐开了花。
“我们不摊派!我先上,村干部、党员先上,千难万难,党员干部带头就不难,我坚信我们的老百姓会跟着上!”王新法坚决组织老百姓自己修路,开山、修路、架桥工程更是带头签生死状。
两个多月便修通了这条7公里的盘山路,用20多万元办成了原本需要上百万元才能办成的事。4年中,王新法带着村民披荆斩棘、劈山炸石,拓宽村道10多公里,修建山道7公里,通组道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加固河道,架起了6座桥梁;爬山越岭,铺设水管,修建蓄水池,解决了村民的安全饮水问题。
产业扶贫,王新法组织引导建起了薛家村的“绿色银行”。薛家村最大的优势在于生态环境好,海拔高度适合种茶叶,为提高茶叶品质,提高价格,王新法几次参加省里茶叶培训,并把茶叶专家请到薛家村现场教学,传授生态茶种植方法。转变思路,试点生态种植,茶叶品质上去了,鲜叶价上升到5元每斤,茶产量虽然少了,但收入翻了3倍,茶叶收入从原来每亩2000元增加到了5000多元。王新法乘势组织成立了薛家村共同富裕合作社和茶叶专业合作社,与湖南农大的茶叶专家团队合作成立了湖南五行缘农业科技公司,注册了“名誉村长”茶叶商标,将专家的研究成果“素茶点系列”“功能茶系列”“精制茶系列”推向市场,让茶园真正成了“绿色银行”。
为了让贫困户也能获得稳定增收,王新法组织缺劳力的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入股、小额扶贫信贷资金入股等方式全部加入了茶叶专业合作社,参与按股分红。如今,薛家村道路通达了,所有危房户住上新房了,村容更整洁了,村寨更美了。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3年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2016年的7821元,2015年,薛家村率先全县脱贫,2016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17年被评为“国家级文明村”。
王新法是“带着思想来的,不是带着私欲来的”。老支书王承梅说:“名誉村长虽然是我们脱贫致富的带头人,但他从来不指挥人,都是用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大家。无尽思念献给一颗平凡、真实、纯粹又伟大的灵魂。
大爱铸丰碑——王新法“捧着一颗心来,拼尽最后一滴血走”,乡亲们挥泪送别,恸哭着说:“名誉村长帮我们扶贫做的事,一桩桩堆起来,就是一座大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