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奔小康,关键在农村;农村奔小康,基础在交通。交通运输在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四好农村路”建设不断完善了路网结构,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路况水平,为永州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近年来,湖南省永州市共投入109.2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共完成通乡公路改造1451公里,新增45个乡镇和66个办事处通水泥路面,通乡镇公路硬化率由2003年的44.7%上升到100%;完成通畅工程15707.5公里,新增3952个行政村通水泥路,行政村通畅率由2010年底的83.4%提高到100%;完成通达工程3301.5公里,新增通公路行政村910个,行政村通达率由2004年的73.4%上升到100%;完成通组公路902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保工程3694.7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危桥改造904座;完成渡改桥69座;建制村通客班车率达到100%。
——“四好农村路”已成为实施农村脱贫攻坚的“新动能”
农村公路是广大农村地区重要的基础设施,直接服务于“三农”,对解决广大农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发家致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难啃的“硬骨头”在贫困山村,最急迫的事就是农村公路建设。近两年,零陵区凼底乡桴江贫困村共筹集资金1000余万元,完成了牛郎岭桥、泥头口桥两座公路桥梁和9.1公里通组公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路修通了,桥架好了,老百姓在村内村外和公路两旁,都种下了百香果、杨梅树、黄栀子等农业经济作物,脱贫致富信心倍增。
——“四好农村路”已成为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先手棋”
路一畅,百业旺。交通走好“先手棋”,在实施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网络,解决好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发展稳定增加收入,真正实现“路通是福,路通即富”。永州市一些地方特色产业,因路而起,且因路而兴。祁阳县文明铺镇新塘角村近两年共投入约230万元,修建了3.4公路通村公路和2.2公里产业园区道路。巢已筑好,引来了金凤凰。村民以土地入股组建祁阳县新塘角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与有成熟种植技术、管理经验和较稳定销售渠道的祁阳县天之龙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槟榔芋、香姜等特色种植产业。预计该产业项目可为村民人均增加纯收入2000元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0万元以上。
——“四好农村路”已成为促进农村生态旅游的“加速器”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改善,让绿水青山变成了发家致富的金山银山。零陵区何仙姑村,拥有良好自然环境和独特人文环境,但由于交通设施发展不足,长期以来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2015年,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指导下,交通运输部门从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的“行路难”入手,投资近400万元,完成了村里3.5公里通村组公路和6.5公里主干村道提质改造,正在规划按二级公路标准新建5公里旅游公路,将终点延伸至何仙姑村。路通了,何仙姑村积极对接“零陵古城”旅游开发建设,打造民俗特色旅游乡村,通过土地租金、项目务工收入、景观门票收入分成、带动农民开办农家乐等旅游经济直接增加村民收入,可促进农民年均增收达4000元以上,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发展路子,已成为全市“交通+生态旅游”的生动样本。
——“四好农村路”已成为推动农村环境整治的“新引擎”
2017年,冷水滩区委、区政府在完成交通运输部和省厅“四好农村路”的规定动作后,全区强力推行“五道五治”和“路长制”等自选动作,全面整治路域环境,规范管理行为,提升管养水平,在全区营造了一个畅通、安全、舒适和高标准的交通环境,打造了一个美好家园。蔡市镇零东圩村实施了5.5公里村道的沥青混凝土路面摊铺,完善了公路标志、标牌、标线等附属设施,配套了公路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成了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治理的示范样板路。同时,为了保持和巩固公路路域环境整治的效果,冷水滩区还建立了制度化、常态化的“路长制”长效管理机制,开创了公路环境整治的“冷水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