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我们村的好支书】杨祖易:泉水引得幸福生活来

来源:红网 作者:王石磊 周晓鹏 曾伟 编辑:王津 2018-04-13 11:40:52
时刻新闻
—分享—

村支书杨祖易。

杨祖易察看油茶长势。

杨祖易在溶洞边除草。

村级组织活动中心。

村民用上了自来水。

  红网时刻记者 王石磊 通讯员 周晓鹏 曾伟 怀化报道

  “杨书记,忙着呢。您腿脚不好,别太累着啊。”

  “杨书记,休息下,来家里喝碗茶啊!”

  ……

  4月11日,暖意融融的春光照耀着溆浦县舒溶溪乡竹坡坳村。曾经穷山恶水的石灰岩地区,已经变成了幸福的美丽乡村。村民都称赞说,“村里有这么大的变化,都得益于村党支部书记杨祖易。”

  “只要在村支书位置上一天,我就要为老百姓做好每一件事。”在接受红网记者采访时,村支书杨祖易如是说:“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幸福生活是靠奋斗得来的’,只要坚持不懈的奋斗,就能改变村里的面貌”。

  掉进溶洞摔断腿,为民引来“幸福泉”

  “泉水引进家,生活甜蜜蜜。”村民印菊莲打开自家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喷涌而出。他开心地告诉记者,“饮水思源。要是没有杨书记,村里人喝水都是个难题。”

  2008年,杨祖易被村民们看中,推荐担任了村主任。由于他事事为村民着想,深得群众喜爱,2009年他又被推荐为村党支部书记。

  竹坡坳村十里高山十里坡,无溪无河无流水。过去,全村1200多人就靠着三口水井勉强应付。一遇干旱天气,村里只能到30多里外的县城运水,再分发给村民。

  土生土长的杨祖易深深体会到这一痛苦。他上任后,办得第一件事就是帮助村民解决饮水难题。往后的几年里,杨祖易上山下乡,为水奔走。几年下来,他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杨祖易说,“竹坡坳村虽然没有溪河,但有很多溶洞,经探测后,证实溶洞水源丰富。”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就是这件事,在他身上却留下了永久的痛。

  2013年8月,溆浦发生旱灾。地处石灰岩地区的竹坡坳村旱情严重。他像往常一样,又带领几位村干部寻找水源。来到该村2组的一处溶洞,下到50多米深时,杨祖易一脚踏空,摔了下去,造成了髋骨和小腿骨粉碎性骨折。在医院住院两个月后,身体稍微有点恢复,他又拄着拐杖出现在工作岗位上。

  通过杨祖易和村支“两委”班子近7年的努力,该村已经找到80多个溶洞水源,并且通过抽水加工后,变成了“幸福泉”,流进了家家家户户。

  舍弃小家帮大家,为民修通“致富路”

  “做人要心清、言谦、行正”“做事要有益于广大群众,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子孙后代”“做官要'为官一任,造福四方'”

  在杨祖易的办公室,挂着做人做事做官的三句话。他说,这是他人生的左右铭。

  杨祖易上任后,对村里的发展进行了一番深入调研。虽然走路一瘸一拐,但他仍坚持挨家挨户走访,了解社情民意,听取党员干部的意见建议。

  经过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杨祖易在村里召开的大会上大胆提出:要致富,先修路的发展思路。

  从2014年开始,杨祖易带领党员干部修路的事情就没有停止。到目前,全村共完成沙石公路建设8.9公里,硬化公路9.5公里,实现了户户通公路的交通网。

  当然,修路也并非一帆风顺。村里通到3组公路修建时,因为要砍树木,村民向士元不同意公路经过他家林地。为了做通向士元的思想工作,杨祖易带领党员干部先后20多次进行劝导。通过不懈努力,最后得到了向士元的支持。

  “杨书记的这股狠劲,我们都非常敬佩!”村民杨仁民动情地说,正是因为他做事霸蛮,大家才修通了“致富路”,告别了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日子。

  “他每天都守在工地上解决问题困难,监督施工质量,晚上六七点钟才回家。”3组组长向善喜告诉记者,为了修路,杨祖易先后带领村支两委干部解决问题达300多个。

  党建引领攻产业,为民摘掉“贫困帽”

  村里要发展,必须有一个好“班子”,杨祖易深知,作为村里的“班长”,首要任务是抓好党建,带好队伍。

  市委和县委提出基层党建“硬件升级、软件变硬、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工作目标后,杨祖易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将工作进行了细化。

  杨祖易认为,抓“硬件升级”,关键要做好“保障机制升级、服务群众升级、党员管理升级、工作运行升级、组织设置升级”;抓“软件变硬”关键要实现“管理科学化、服务便民化、维稳机制化、活动经常化、党建网格化”;抓“群众满意”关键要实现“村民生活舒心,换届结果顺心,外出务工安心,贫困群众开心。”

  正是基于这种深刻的认识,这几年,杨祖易带领党员干部修建了新的村级组织活动中心,通过村支“两委”换届,组织程序,选配了年富力强、积极性高、思维活跃的村支“两委”干部搭班子,增强支部的战斗力。在今年村支“两委”换届中,班子成员群众投票满意率达95%以上,杨祖易更是以满票当选。

  竹坡坳村虽然是非贫困村,但贫困人口也较多,有80户233人。如何让贫困人口摘掉“贫困帽”,让他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为了这件事,杨祖易和村支“两委”班子连续讨论研究了一周。最后确定了重点发展产业的脱贫思路。

  党建强起来,思路敲定后,脱贫攻坚就有了力量。杨祖易充分考虑了支村“两委”班子的意见后,决定结合竹坡坳村高海拔、气候干旱及山多地少的特点,发展油茶、杨梅、西瓜产业,成立了三个农民合作社。

  说干就干,2014年,杨祖易率领村支两委班子通过网上查资料,赴外地考察,对油茶进行了低改。同时,引进了颗粒饱满,产量高、味道好的台湾黑杨梅。村里花了近3万元购买了苗种,免费分发给贫困户,还选派了4名贫困户赴外地学习,回来后提供技术指导。

  “前年收入30000多元,去年达到了40000多元,早就脱贫了。”肖学友身患残疾,无资金、无技术,以前在村里穷的叮当响,吃饭都还需要亲戚朋友的接济。杨祖易与其他支村两委干部商议后,把他派到到外地参加技术学习。现在,肖学友种植杨梅40多亩,西瓜50多亩,不仅实现了脱贫致富,在杨祖易的提议下,还当起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技术指导员。

  如今,通过发展脱贫产业,村里2400亩油茶一年收入50多万元,200亩西瓜收入20余万元,杨梅近10万元,入股合作社的贫困户已有70多名实现了脱贫。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党建的引领下,竹坡坳村饮水、通路等基础性问题解决了,产业发展也如火如荼。杨祖易又带领支村“两委”班子发力“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并于去年成功创建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创建重点示范村。

  岁月如歌,今非昔比。如今,村民们都满意地说,“三边绿化了,环境净化了,道路硬化了,生活亮化了,居住美化了,住在村里感觉非常幸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