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记者 张禹 通讯员 张旭明 黄旺兴 唐天寅
走在被春雨滋润过的田埂上,透过鞋底你能感受到春泥的松软……丰收村位于宁乡市回龙铺镇,曾因打造了“风吹千重稻浪,沩水十里淌金”美景的丰收湾农俗文化园,引来省内外众多游客,成为美丽乡村示范点。去年7月,这里遭遇了一场超历史特大洪水,如今的丰收村是怎样一番境况?近日,记者走进这个美丽的小村庄,进行了一番探访。
杜鹃花海,美丽经济有前景
“这一趟真是不虚此行!”清明节小长假期间,家住江西景德镇的辛瑜带着一家人自驾车来到丰收村游玩,吸引她的是藏在丰收村里的“为美园”。记者看到,在一个占地1万平方米、高6.5米、钢结构的现代化温控大棚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景观浑然天成,12万多盆各色杜鹃争相绽放,孔雀开屏等杜鹃花造型古朴别致,尤其是两株树龄上千年的“杜鹃王”,枝繁叶茂竞吐芳华,游客们不禁啧啧称奇。
“为美园是2017年开工建设的,占地约66公顷,计划总投资5亿元,目前已建成杜鹃国际交流中心、四季花海拓展园和亲子研学科普园,拥有600多个杜鹃品种,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的杜鹃花专类园。”为美园总经理邓辉军告诉记者,项目建设完成后,预计今年将实现营收4000万元,未来年均接待游客50万人次以上。
“去年洪水过后,我们齐心合力重建家园。你看,现在的丰收村比以前更美了。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服务项目、合作经济、乡村旅游等多元化发展途径,勇当田园综合体建设先行者、乡村振兴战略的试验田。”一大早就来到村上查看项目的回龙铺镇党委书记张湘桥,蹲下身子按了按前些天铺好的草皮。他信心满满地表示,只要有创新发展的思路,不断进行产业转型,培养更多的新型职业农民,村级集体经济就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惠及村民,脱贫致富有信心
蓬勃发展的美丽经济前景看好,不仅给村民带来了奔小康的机会,也让贫困户增强了彻底摘“穷帽”的信心。
丰收村16组村民王利,夫妻俩和父母、小孩一家六口住在一起,生活压力大。前年,丰收湾农俗文化园引来大量游客,他购买16辆旅游脚踏车出租,每天有几百元收入。去年7月的超历史特大洪水,冲倒了他家院子的围墙和部分住房,游客的减少也让他的旅游脚踏车没有了用武之地。随着为美园的开业,游客又聚集到丰收村,他仔细地将脚踏车擦洗干净,“等到环形路全部修好,这些脚踏车又会成为赚钱的宝贝!”
今年44岁的王必贵,小时候落下足部残疾,以前靠给人理发一个月赚几百元。去年底,为美园招聘他看管花园,一个月固定收入有3000元。“我赚了钱后,计划开家南货店,今年我想和老婆要个小孩。”他望了一眼站在旁边的妻子,腼腆地笑了。
“目前有40多名村民在为美园做事,每年他们将增收100多万元。通过土地流转,村上每亩地一年有400元收入,并按照每三年5%的速度递增。”丰收村党总支书记彭国辉介绍。
一片荒地上,近100名村民正在栽种紫薇、玫瑰等花苗。一位村嫂用力拍去裤脚上的泥土,笑呵呵地告诉记者:“种花一天能拿150元,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我感到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