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全国人大代表黄河:深化精准扶贫的路径选择

来源:红网 作者:马灿 李长宏 编辑:马丽红 2018-03-14 18:02:17
时刻新闻
—分享—

全国人大代表黄河认为脱贫攻坚要多从思想上和产业实体上下功夫。

  红网时刻3月14日讯(记者 马灿 摄影 李长宏)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距离2020年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只有不到3年的时间,实现任务目标的艰巨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显而易见。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石化湖南石油分公司总经理黄河接受采访时表示,精准扶贫不是简单化、片面化、庸俗化地“送温暖”,在推进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要多从思想上和产业实体上下功夫。

  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

  自2002年以来,中国石化在6个定点脱贫县累计投入扶贫及救灾资金5.8亿元,通过实施“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以及科技和劳务扶贫”等,让许多贫困人口受惠,大多数贫困地区的生活状况获得明显改善,有效保障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

  “全面实行精准扶贫工作后,虽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脱贫任务依然十分艰巨。”黄河认为,脱贫任务之所以艰巨还存在多方面原因。

  一是贫困群体的确立不够精准。现阶段由于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和一定程度的不可测性,让贫困群体识别显得十分困难。当前扶贫对象往往使用前一年度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来衡定,而事实上致贫或脱贫是个动态过程,加上目前信息及管理机制的相对滞后,造成了该纳入的未纳入,该摘帽的未摘帽。

  二是贫困户自身的发展动力不足。多数贫困农村的人口以留守人群为主,一些劳动力较强的人选择了外出打工。由于思想落后,科技意识比较淡薄,生产能力不够,缺乏自主致富能力和发展门路,生活和生产安于现状,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不积极就业,不谋求发展。

  三是缺乏稳定长效的收入增长机制。贫困地区多为偏远山区,土地资源有限,通讯水平低,运输成本高,科技含量少。目前所能够开展的大多以“小而散”为主要特点的养殖、种植业,虽说政策补贴起到了很好的兜底保障作用,但基本上仍存在“看天吃饭”的现象。

  精准扶贫:既要“雪中送炭”更要“锦上添花”

  黄河说,脱贫攻坚要激发群众的自我发展内生动力,要注重加强驻村帮扶队伍的宣传思想工作能力,使他们在基层工作中帮助扶贫对象从思想深处转变观念,打消“等靠要”思想,强化“劳动光荣”“致富光荣”的意识,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同时,他还建议全国要强化动态管理,完善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建立“数据库+驻村工作队+村民”的识别机制,对贫困信息实现常态化管理、信息化管理和现场化管理。

  他呼吁企业要与扶贫地进行融合,持续加快和改进产业扶贫模式。针对农户“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受制约于自然条件和市场行情的实际情况,要积极推行产业化发展模式,发挥龙头企业、村集体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土地流转、村民持股等方式,稳定并逐步增加租金和务工收入,并对积极参与产业扶贫,服务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企业,给予适度的政策倾斜,助力龙头企业在地方的发展,实现企业和村集体的融合发展,建立企地融合、合作共赢的长效脱贫机制。

  此外,他还建议加强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鼓励盘活农村耕地、林木等集体经济资源资产,推动资源资产化、股份化、产业化,培育壮大集体经济。进一步加强对集体经济的收益分配指导,发挥集体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提升产业发展对脱贫的带动作用,保障贫困户的权益。

  黄河说:“随着扶贫项目的持续推进,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他们的笑容也会越来越多。”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