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区域协调:发展版图更清晰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彭训文 柴逸扉 王丕屹 编辑:郑珂 2018-03-14 14:48:39
时刻新闻
—分享—

河北代表团杜彦良代表谈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本报记者 史自强摄

江苏代表团徐华勤代表在发言。本报记者 陈 斌摄

山东代表团代表在交流政府工作报告。本报记者 雷 声摄

上海代表团刘艳代表在发言。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5年来,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版图更为清晰,形成了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的全方位覆盖。地区抱团,造就了一个个新增长极和增长带,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

  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表示,要贯彻落实好中共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形成创新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新增长极加快成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5年工作时,用“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成长”来肯定区域协调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区域协调战略事关国家长远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带动全体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和内容。”全国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学校长高岭表示,区域协调发展意味着各方面协调、同步发展,需要制定一系列战略、规划,使各个区域都能结合自身特色和优势,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重要位置,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建设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改革创新举措,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版图更加清晰。

  同时,中国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实施重点城市群规划,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

  “为了来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我专门办了一张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全国人大代表、河北保定市市长郭建英说。2017年,京津冀三地同步完成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实现了“一张一卡通,畅行京津冀”的目标。

  除了交通,京津冀三地产业融合也在不断加深。据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工介绍,3年来,北京投向津冀两地的投资认缴额已超过5600亿元。在公共服务领域,三地已有9000多个医疗保险定点机构实现互认,北京一批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参与到雄安新区建设中。三地协同还实现了对周边的内蒙古、山东、环渤海等地的带动发展。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经济总量达19.5万亿元,接近中国经济总量的1/4。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嘉兴市市长胡海峰说,作为浙江省全面接轨上海的示范区,嘉兴从浙江大湾区行动计划、实现一体化发展中受益良多。

  突破区域限制隔阂

  尽管成绩不小,但目前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挑战。例如,经济增长“南快北慢”、经济总量占比“南升北降”等特征明显。

  高岭认为,对于每个具体区域来说,一方面要对接好国家战略发展,充分利用好资源、政策、人力、财力等机遇;另一方面,区域本身要挖掘自身优势、特色,确定发展方向。

  高岭说,陕西地理位置承东启西,还是古丝绸之路起点,可加大枢纽、物流等方面投入,通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带动各地同步实现更大发展;陕西历史文化悠久,可强化文化建设与引领。此外,陕西科教优势突出,可以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取得更大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近年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首次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并列。

  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蔡冠深表示,粤港澳三地经过数十年合作发展,累积了丰富经验。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突破以往的合作模式和限制,最大限度整合三地不同制度优势,弱化乃至消除由于三地行政区划不同而造成的隔阂,积极争取在大湾区试行全面开放政策,做到人流、物流、资金流最大限度地便捷对接,配合国家在世界经济分工体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

  创新机制挖掘潜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区域发展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把各地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

  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蔡冠深建议,由于粤港澳三地涉及不同社会制度及经济体系,有必要将其提升至国家战略,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协同发展看齐。通过顶层设计,为大湾区发展制订全域性、战略性和决策性的政策,从而推进湾区体制和发展机制全面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表示,将聚焦规划对接、战略协同、专题合作、市场统一、机制完善5个着力点,推进长三角率先发展和一体化发展。推动区域共同试点,放大改革创新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按照市场化要求建立统一的大市场,进一步提高效率、提高决策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农业大学校长张宪省表示,山东作为沿海省份,区位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好,应尽快建立健全新旧功能转换的体制机制,通过财政投入方向、考核指标设定、人才战略等方面调整,调动改造传统产业的积极性,发展新产业,把比较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高岭认为,陕西等中西部省份要想在“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多重机遇下实现更大发展,首先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其次要推动文化建设先行。他说,陕西各个高校近年来加快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合作、人才交流、文化交流。西安工程大学正在和巴基斯坦国家艺术委员会等部门打造“中巴经济走廊文化大巴车”活动,推动中巴青年人才文化交流和认同。这样的交流活动有利于建立起与“一带一路”参与国家之间长期的、全方位的合作共赢关系,为发展带来新机遇新成果。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