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谈到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时指出: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3月5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把抓紧消除城镇“大班额”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庄严承诺,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城镇“大班额”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关注,也体现了当前治理城镇“大班额”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班额”问题的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究其根本,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具体而言,城镇学校挤,乡村学校空,并不是总体学位不足,而是人民对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已从“有学上”转型升级到了“上好学”。要彻底解决好这一问题,必须改革教育供求关系,优化教育结构布局,增加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的教育供给,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第一,要增加城镇学校学位。随着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大量农村劳动人口通过买房、务工等转移到城镇,城镇人口数量急剧膨胀,随迁子女中的适龄少年儿童也大量涌入城镇学校。增加城镇学校学位,是当务之急,也是亟需突破的发展“瓶颈”。为此,不少地方加大教育投入,加快城区学校规划和建设,对原有学校也根据实际进行提质改造扩容。很多地方还出台规定,城市新建小区要根据规模配套建设相应的中小学幼儿园,以满足教育需求。这些都是非常有力的举措。但还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短时间内建设多所学校,存在困难,这就需要统筹支持。在这一方面,湖南省做出了很好示范,专门出台《湖南省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建设实施方案》,从2017年开始,在4年内支持40个武陵山、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县和国家级贫困县,按照国家有关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每县建设1-2所规模适中、条件达标、风格统一、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较好,主要面向贫困家庭招生的中小学校,所需资金由省级资金、市县政府资金和其他投资等多渠道投入组成,起到了很好的帮扶和助推作用,是极为有效的解决城镇学位不足问题的好方式。
第二,要改善农村学校条件。消除城镇“大班额”不能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还需要追根溯源,综合考虑。农村学校条件落后,校舍陈旧,设备老化,教育理念没有更新,教育质量难以提升也是家长想方设法带子女进城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家长认识到,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子女打好人生发展的基础非常重要,如果基础不牢,就会输在起跑线上,再后发赶超有如落雨背稻草,越背越重。由此可见“大班额”也是“择校热”的一种表现,要消除“大班额”还得从缓解“择校热”入手。必须加大农村学校吸引力,努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学校管理标准化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也明确,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前提,尽快从“全面改造薄弱学校”向“全面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升级,因地制宜,让农村小规模学校,小而全、小而优、小而美,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学校“洗冷水”“睡通铺”“上旱厕”等现象,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城镇学校并无明显差别,甚至更就近更便利,让农村学生能安心安全入学,有效消除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再强化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健全学生资助制度,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切实减负惠农,农民心中算盘一拔,孩子在农村学校也能好读书、读好书,这样“外流”就会变成“回流”,既能消除城镇“大班额”,又能切实降低农村学生辍学率,一举两得。
第三,要加快教师成长交流。消除城镇“大班额”,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学位有了,学校美了,还需要教师强了。“名师”效应也是“大班额”问题产生的一个原因。不少家长优中选优,费尽心思让子女挤进“名师”任教的班级,像滚雪球一样,学生越进越多,最终成了“超大班额”,既加重了教师负担,又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就需要加强教师培训培养,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培育可以产生更多“名师”的土壤,让每一位教师都想成为“名师”,都能成为“名师”,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当然,不可能每一个教师都同样的优秀,还需要让教师科学合理地流动起来。一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颗壮硕的种子,不论到哪里都能长成一棵大树,都能影响和带动周边的环境与气候,都能引领和促进身边更多的教师更快地成长,更好地发展,从而形成更优质的教育生态。这也是解决“大班额”问题行之有效的方式。《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也指出,要推动城乡教师交流,“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教师每学年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也明确“推动城镇优秀教师、校长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流动”“大力提升乡村教师待遇”。如果这些政策要求都得到贯彻落实,乡村学校教师一定会引得进、留得住、教得好,乡村学生自然也会随之回得来、留得下、学得好,真正做到就近入学,使乡村学校剩余学位能得到更好地利用,从而缓解城镇学校学位不足压力,让“城镇学校挤,乡村学校空”变为城镇、乡村学校都在标准班额以内,这将是最理想的状态,也是最终努力的方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打好这一套组合拳,均衡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让每个学生,不论是在城镇还是乡村,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懈努力,孜孜以求,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以攻坚克难、苦干实干的定力,砥砺前行。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消除城镇“大班额”,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真正让人民满意。
文/肖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