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工人日报:“禁燃令”缘何能“令行禁止”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赵昂 编辑:redcloud 2018-02-25 10:38:08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的春节,不少人在夜晚都睡了好觉,特别是除夕之夜,第二天一早起来,天空依然是蓝天,这与往年大不一样。这是因为,今年全国有多座城市在春节期间实施了严格的“禁燃令”,北京为五环路以内禁放,上海则为外环线以内,基本覆盖了城市的主要建成区域,许多城市的限制区域还是禁放程度均超过往年。

  而这样严格的禁燃令,效果也是有目共睹的。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以济南市为例,春节期间全市空气污染物同比去年下降50%;以公共安全角度来说,以天津市为例,春节期间110接报刑事、交通和火灾警情同比去年分别下降48.4%、11.3%和25.9%;从人身安全的角度而言,以眼科知名的北京同仁医院为例,除夕夜接诊量骤降,当夜至大年初一早8点收治的12名烟花爆竹受伤患者中,无一人来自禁放的北京主城区。

  以往,有关部门出台限制性政令,时常难以取得预期效果,要么群众对于相应限制不理解不配合,有抵触情绪和行为,要么主管部门在政令执行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打了折扣,公信力受到质疑,最终执行不严,效果不佳。这次多地“禁燃令”一起取得好效果,其经验值得总结。

  事实上,公众并非“逢限必抵触”,而是想知道为什么限制,这样的限制是否合法,自己是否能因这样的限制受益,相应的损失如何补偿,更为关键的是,限字当头之时,有关部门是否能先向背后的利益开刀。

  在这一点上,这次的“禁燃令”做得不错。以天津市为例,去年11月28日市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表决通过了《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决定》,这一决定有《大气污染防治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据。其实,许多城市历经了从过去的“禁改限”到后来的“限改禁”,经过了“否定之否定”,社会公众对于是否禁放进行了较为充分的讨论,公众知情是一项禁令达成社会共识的重要前提。

  正是有了公众理解,这一次的多地禁放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这是因为,当公众知道这项禁令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公众利益,并且能取得保护公众利益的预期效果,而非是与自己“较劲过不去”时,他们自然有了参与推动的积极性。正如北京市委市政府致市民的感谢信中所说,“北京是全体市民的共同家园……”这座城市,正月初一PM2.5平均浓度较上年同期下降了77.1%。在PM2.5浓度大幅度下降的背后,不仅是多部门的联动执法,更为关键的是,有关部门敢于向既有利益“动刀子”,北京市春节期间烟花爆竹销售网点数量同比下降82.79%,五环路内一个销售网点都没有。

  一个有蓝天、无噪音的春节就这样过去了,希望来年的春节,还能有更多眼科医生和环卫工人能早点下班,回家过年,我们更希望的是,如此能赢得公众支持和积极参与的决策和执行模式,能够在日后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得到更多应用,以解决更多问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