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他们为列车“大脑”保驾护航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吴鑫矾 王极 编辑:徐丹 2018-02-11 09:00:56
时刻新闻
—分享—

列车驾驶舱内,检测人员逐一检测线路指示灯状态、电缆接口以及各种仪器显示屏等。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长沙晚报首席记者 吴鑫矾 通讯员 王极

  前日是南方农历小年,春运进入节前出行高峰期。当旅客乘坐高铁快捷返乡时,神秘的列控车载设备正在为列车安全、高效地运行保驾护航。前晚至昨日清晨,记者在长沙动车运用所,跟随广铁集团长沙电务段的动车组“脑科医生”们,体验如何保障动车组列车“最强大脑”的安全运行。

  列控车载设备犹如“大脑”

  9日晚10时,记者来到位于长沙火车南站以南5公里外的广州动车段长沙动车运用所,这是湖南唯一一个高铁动车所。

  在广铁集团长沙电务段列控车载车间工程师佘琳带领下,记者获准穿过门禁,来到该所检修车间内部。当天虽然是南方农历小年,但车间内部却忙碌无比。动车所两个检修车间共有10条检修轨道。白天,动车组列车载着旅客日行千里;夜间,省内所有的始发列车都在这里检修。

  “一列动车组列车检修需要多个工种配合,而我们检修的是列车的列控车载设备。”长沙电务段列控车载车间副主任黄寄云说,“列控车载设备被称为动车组的‘大脑’,让高铁动车可像人一样也会‘思考’,随时接收和处理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并让前后两趟列车始终保持安全距离,确保时刻处于安全状态。”

  “列控车载设备由车载安全计算机、应答器信息接收单元、轨道电路信息接收单元、无线通信模块及天线、人机界面等组成。在列车运行过程中,车载设备接收、处理行车数据信息,实时计算速度监控曲线、监控列车运行速度。” 黄寄云说,列车一旦出现故障,或地面设备出现异常,车载设备将根据故障大小立即控制列车降到安全速度或者停车。

  遇到故障需做“脑部手术”

  晚上11时许,一列列车驶入检修轨道。

  列控车载检测工区副工长刘顺挎着检修包,拿着手电筒,爬上位于二楼的检修平台,进入车厢内部。

  走进不足5平方米的司机室内,刘顺半蹲在地上,借助手电灯光,仔细查看列车主控机箱。随后,刘顺坐上驾驶座,逐一检测线路指示灯状态、连接电缆接口以及各种仪器显示屏等。

  “动车组列车有多种型号,每个型号的主机上有上百个灯位显示,检测人员必须熟记每个灯位的含义,以便快速地诊断出设备的运行状态。”佘琳说,检测人员在车厢内需要检修主机柜内设备和司机室内设备的两个关键部位,并进行制动试验、低频信息接收试验、无线通信传输功能测试等多个项目的功能测试。

  “对主机的一般检测需要7分钟左右,但如果遇到升级软件、换装芯片或处理设备隐患,检修时间短则半小时,长则4至5个小时。”黄寄云说,比如处理设备隐患,检测人员需下载动车“大脑”数据,并使用专用软件进行“解码”。一趟动车由多种部件组成,可能发生的故障也有多种,检测人员必须从海量数据中分析判断,顺着数据中的蛛丝马迹准确地找到“病根”,并为动车做“脑部手术”。

  检修人员一晚走路上万米

  记者看到,刘顺刚检查完车头的设备,又急忙奔向车尾。原来,一辆8节车厢组成的标准动车组列车首尾各有一个司机室,相距400米,列控车载检测人员对一辆动车组列车检查就要走上四趟。

  “除了要严格标准和流程,列控车载检测人员还要与时间赛跑,在动车组爬上爬下近百次。” 黄寄云说,春运期间动车组列车开行密度大,只能每天动车组结束运营后在夜间进行检修,比如当晚就有超过40组列车进库检修,检测人员个个健步如飞,一个晚上要走上万米。

  “动车组高速运行过程中伴随着强烈震动,车载设备和车底设备的零部件可能会出现松动,影响接收信号的灵敏度,给行车安全构成隐患。”佘琳说,列控车载检测人员职责就是将这些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所以绝不能有半点马虎。

  “火眼金睛”精准捕捉问题

  “不仅如此,我们通过列控车载设备,还可对列车进行实时监控。” 黄寄云带记者走进检修轨道旁的一间房子,来到列控车载监控分析室。记者看到,两名女分析人员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监控屏幕,屏幕上精确地显示着动车运行区间、运行速度等参数,一旦有某个信号灯瞬间闪烁,分析人员的“火眼金睛”能在第一时间精准捕捉,发现问题并及时记录,以便夜间能够快速、准确地查处。

  “列车只有通过所有检测,确保安全后才能上线运行。”黄寄云说,在春运开始前,对所有列车的列控车载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测,确保乘客安全出行。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